首页 > 编读往来 > 正文

读《山东教育》,做今日“明”师

发布日期 : 2015-05-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微山县马坡镇第二中学 郑涛

读《山东教育》,做今日“明”师

——我与《山东教育》

 

“明师”一词最初是在张毅老师的《今日如何做明师》一文中看到的。今天的教师,应该争做一个“明白、明辨、明日”之师。这就需要我们多阅读,多思考,多践行,多反思。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成就人的伟大”。教师更亦如此。思想源自阅读,源自实践,源自反思。就我,《山东教育》带给我的是一泓清澈的泉源,他引我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一步提升,一点一点进步。

20059月,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我踏上了由知识、情感、理想、信念汇成的三尺讲台。从此,我有了一个神圣的名字———教师!由此,我邂逅了《山东教育》。从那时起,我与《山东教育》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伴随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山东教育》就像一缕春风,给了我温暖的扶助,引我思考:今日,如何做一个“明师”。

做一个明白之师

做一个明白之师,明晓自己,明晰学生。

明晓自己,就是做一个明明白白的教师。研究好教材,预设好学习方法,将明明白白的文化知识明明白白地教给学生。明晰学生,就是要研究好学生,研究细学情,扣住学脉,立足实际。

初为人师时,虽有干劲,但缺少方法。为了一节课的出色完成,我常常研读教材,设计教(学)案,反复备课到深夜。在疲倦时翻一翻《山东教育》,总能从中得到放松。

我阅读着,收获着。从“教法与学法”中,我获取课堂教学的预设方法;从“优质课例”中我学习课堂教学的艺术;从“课改探索”中分析我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努力改变、改进;“雕塑心灵”“教海拾贝”则让我陶醉在同行的教育故事叙事中,对照、汲取、实践、提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细节》让我明白了,精彩源于细节。教育的玄妙与学问往往就潜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智慧与生成常常隐藏在师生的只言片语中。在《活而不散,动而不乱》中,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学知识,更要学方法,“学会”不如“会学”,学会“会学”才能事半功倍。课堂教学要活而不散,动而不乱,紧紧围绕语文课堂的“魂”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我感悟、自我实践、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让“言”伴“文”齐飞》启示我,文言文教学可以随文解义、言文齐飞。《古诗教学,不妨有些“度”》让我学会了,古诗词教学朗读品味要有温度,语境解读要有深度,联系生活要有广度。《给“口语交际”学习一个支点》教会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创设条件,给学生一个支点,生发无数个精彩……

做一个明辨之师

做一个明辨之师,明确地分辨,弄清学情,实事求是地研究学生,成就学生。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好好研究,分辨清楚,因材施教。以知识本身的魅力,以教学艺术的魅力,以教师人格的魅力,获取不同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师生默契,教学相长。

《山东教育》教育版“雕塑心灵”栏目是我的最爱。老师们的教育故事如在眼前。在他们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片段、瞬间。《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让我学会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四个结合”。在《给学生一把“椅子”》中,我看到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的态度,这把椅子就是爱,就是平等。俯下身给学生交谈,就是给学生一份自尊,给学生一份关爱,给学生一把椅子,让他们和你同处一样的高度,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份平等和尊重。《给学生一把“椅子”》才能《打开心门,倾听花开》,才能《拔掉教室里的“钉子”》,才能《为孩子挺起可靠的肩膀》,才能《呵护每一朵绽放的花朵》。孩子们就是一朵朵稚嫩的花朵,只要细心呵护,不断修正和引导,这些花朵一定会健康开放、结出果实!

《山东教育》“新论语”栏目带给我许多启迪,让我学到了很多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育人当从心开始》教会我:育人者必须要学会用爱心去感召学生,打动学生。唯有如此,学生的内心才会被震撼。《管理不是管住身而是暖住心》让我受益匪浅。《别让教育在不经意间转弯》让我明白,要把握住不经意的时刻,在不经意的地方有意为之,抓住教育契机,注意教育的细节。

做一个明日之师

做一个明日之师,要竭尽全力地发展自己,提升自己,敢于突破创新,寻找自己专业发展的促进点,成就自己,做好明天的教师。高瞻远瞩,放眼未来,以今天的教育促进明天的发展。

做一个明日之师,更需要思想的前瞻性、教育的敏锐性,更需要阅读。《教师应该首先是一个读书人》让我醍醐灌顶,语文教师尤其应该首先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同样,一个不阅读的人也是没有希望的。记得有人曾说:“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师若不读书,如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学技能的一切措施就失去意义了。”《教师的自我救赎》告诉我,阅读与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两翼,它可以把束缚我们的老化的指甲和厚重的羽毛一根根拔掉,让自己在更广阔的教育天空中翱翔。“教育视窗”栏目中《“匠”到格致乃为“师”》启示我,要成为“师”必须有“匠”的超越。

一篇篇,一章章,一段段,历久弥新,影响着我,启迪着我,指引着我。《山东教育》帮助了我,改变了我。一期期刊读完,掩卷而思,几分收获。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在《山东教育》的殿堂里不断地学习与汲取,将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坚持、一种追求。

《山东教育》让我的思想在彻夜辗转的思忖中日渐清晰、深刻,做一个“明师”的理念就这样刻入我的生命!

读《山东教育》,做今日“明”师!

 

(《山东教育》2015年第12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