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助推学生成长

发布日期 : 2023-06-16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劳动助推学生成长

———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   李思山

济南外国语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依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关于劳动科目的学分设计和科目安排,立足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学情,整合课程资源与实践活动资源,设计了贯穿高中三个学年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爱劳动、会劳动、能吃苦的良好劳动习惯。

一、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及学分构成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指导纲要》内容要求,将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为志愿服务、创新教育技能普及课程、生产劳动体验课程、劳动周4个必修模块以及保送生劳动体验课程一个选修模块,共计6个必修学分、1个选修学分。

(一)志愿服务

整合校园之内的班级、宿舍、食堂值日、公共场所值周、校内义工岗以及校外固定的志愿服务岗资源,根据每个项目预估的卫生整理所需的时长,分别认定为每次10分钟、20分钟不等,由各班记录汇总学生参与劳动情况。

校园义工和校外志愿服务,主要在高一、高二两学年的寒暑假进行,由团委统一发布,排定志愿服务安排表。

1.校园义工岗。学校设立图书馆志愿者、垃圾分类志愿岗、校内大型活动志愿者等义工岗,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自主申报参加。

2.校外职业体验与志愿服务。寒暑假和周末,组织学生分批次到博物馆、省市图书馆、新华书店、社区等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两类活动均按实际时长计入《志愿服务单档案》。学生提供的活动照片,同步填写入省综评系统。

(二)创新教育技能普及课程

整合通用技术选择性必修中“创造力开发与技术发明”“产品三维设计与制造”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等模块的内容,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在高一年级上学期按每周1课时开设实施,在普及创新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方面,迈出扎实的一步。学生修习完该课程后,获1学分。

该课程是以Arduino开源硬件、3D打印、激光切割为主要特征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带领下,从源自生活的问题出发,利用开源硬件设计技术产品,运用手工工具、3D打印、激光切割等常用的制造工具物化产品,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生产劳动体验课程

每周四下午第8~9节自习连堂,高一高二年级每次派出1个班参与食堂厨房帮厨、校园绿植园艺养护等常规性劳动。由班主任和劳动导师共同组织实施。两学年,学生累计参加不少于12学时的劳动教育。

基于校内生态园农作物种植体验,周末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系列农业生产劳动、校内绿植养护、采摘等劳动体验,让学生亲历农作物的种植、养护、收获过程,感受真实的劳动场景,在劳动中流汗,在劳动中感悟收获之美。

利用人人通选课平台发布校园生产劳动专项任务需求信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课程修习要求,通过选课平台“抢选”劳动任务。每次劳动任务,报名参与的同学,额满为止。一年来,学校组织了地瓜种植、黄瓜架的搭建、小麦收割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统一组织劳动主题研学活动,如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学、植树节、“行走的课堂”黄河徒步等研学活动,与校园生产劳动体验合并累计修习时长,不少于6学时,合并不少于18学时,得1学分。

(四)劳动体验选修课程

在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面向部分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以劳动实践体验为主要形式。围绕学校生态园农作物种植、校园绿植园艺修整、烘焙体验等,按每周一次、2节连堂组织教学活动。根据当年度农时节气、学校生态园农作物种植规划等因素,基于“让学生经历农作物的种植———养护———收获的过程”这一课程设计理念细化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流汗,在收获中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

(五)主题劳动周实践课程

在每年3月~5月设立主题劳动周。主要包括邀请劳模、大国工匠、科学家入校作主题报告,召开劳动主题班会和国旗下演讲,开展“我劳动我光荣”主题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举办劳动主题成果展,参观学校生态园,近距离体验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参与沉浸式农业劳动,开展全校公共区域大扫除活动等,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在劳动中感受快乐和幸福,全面营造人人参与劳动、人人热爱劳动的校园氛围。

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结合学分认定、学期评优等因素,学校设计了系列化的过程性观测和记录量表,用于评估和记录学生参加劳动的过程,争取全面客观记录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实际表现,统计学生参与各类型劳动的学习时长,收集整理劳动教育过程中的相关作品、阶段性学习成果,以自我评价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服务对象、用人单位等他评方式,评估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生选择代表性的写实记录,纳入综合素质档案。

达到标准的,高一上学期授予创新教育技能普及课程2学分,高二下学期授予生产劳动体验课程2学分,高三下学期授予志愿服务2学分和保送生劳动体验课程1学分。

在设计和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也遇到了诸如劳动场地不足、师资力量短缺、劳动技能不够、安全管理难度大等困难。我们基于校情,整合校内外的课程资源,找到了一条适合我校的劳动教育路径,从品格塑造与观念引领方面,用劳动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山东教育》20236月第17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