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笔谈:凝聚共识 整合力量 全力打造高质量、有温度、有担当的淄博教
发布日期 : 2023-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淄博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英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专门部署,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淄博市作为山东省的教育大市,近年来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在优质学位扩增、办好家门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家校社协同育人、课后服务全面升级、幼儿园招生“幼随长”等方面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下一步,淄博教育系统将切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提标一级、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推动“十四五”期间淄博教育系统重塑、迭代升级和整体提升,答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必答题”,全力打造高质量、有温度、有担当的淄博教育。
一、更加旗帜鲜明讲政治,突出党的全面领导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要坚定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教育系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一要实施好凝心铸魂行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第一任务,健全完善常态长效学习机制,突出抓好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系统组织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深入持久、及时跟进、联系实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团结引领广大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使用好国家统编教材,开齐开足课程。加强“五个一批”项目库建设(推出一批优质思政课程、培养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打造一批名师工作室、创建一批特色实践教育基地、培育一批优秀人才),以大中小学思政课创新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合作共建,深入开展“同城大课堂”活动,着力打造“思政金课”,全面提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贯通、协同育人水平,把思想政治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贯通起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强化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情操、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引导,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打牢初中生的思想基础,提升高中生的政治素养,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要实施好党建引领行动。党建引领是一切工作的基石。生动活泼、亮点纷呈的党建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党员队伍的战斗力,能够更好地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对教育高品质发展起到强有力推动作用。各高校要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推进高校党委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持续深化高校党建“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全力推行高校院(系)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探索高校院系“党建+业务”融合的新路径新办法,扎实推进高校“一院系一品牌”建设,全面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领导力。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推进“支部建在级部上、党小组建在备课组”,实施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强化党建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提升中小学党建工作水平,打造“坚强堡垒 红烛先锋”党建品牌。
三要实施好锻造铁军行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丝毫不能有歇一歇、松一松、缓一缓的念头。要整合教育纪检力量,落实“巡察式”内部监督机制,开展“靶向式”廉政警示教育和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强化对重点领域、岗位、人员动态监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加大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监督,加大对教育系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着力解决服务保障基层和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开展“清廉校园”创建,把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作为反面教材,以案说纪、以案明法,警示教育党员干部严守纪法底线、廉洁秉公用权。要加强对有偿补课、教辅资料购买、违规办学等行为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师德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教育系统风清气正。
二、更加坚定不移促公平,突出以人民为中心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从追求“有学上”向追求“上好学”转变,我们的工作目标也早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型,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必然归宿。
一是完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机制。要根据城市发展和人口分布的最新变化,科学编制《淄博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2023-2035年)》,启动新一轮学校规划布局调整,加强基础教育资源动态统筹,推动教育资源与教育需求均衡配置、高效利用。教育规划编制实施,要做到关口前移,积极协调卫健、公安、规划部门数据,综合摸清更具时效性的人口密度、适龄人口规模、学校建设情况和学位提供情况等数据,明确人口发展趋势和设施需求变化,进一步调整、校核、查漏补缺,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实施—数据、信息反馈—规划修改(或修编)—规划实施”的良性闭环。要严格落实配套教育设施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四同步”原则要求,全力优先保障教育设施建成投用,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加大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力度。持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汇聚部门合力,建立学校建设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全力确保项目建设完成开工手续。要细化工作台账,制定工期规划,明确每个任务的完成节点,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挂牌督战,实行销号管理,高效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中心城区尤其要密切关注义务教育学位供需矛盾,优化工作推进流程,实施一校一策,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研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推进中心城区中小学新改扩建项目尽快建成、早日投用。
三是全力推动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要高度关注新、老城区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尽早确定年度老城区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台账,积极争取政府和部门支持,拿出真金白银加快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老城区学校的承载能力和办学水平。要充分借力强镇筑基试点和省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试点,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加大乡村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着力做大做强镇中心教育资源,全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确保每个农村孩子公平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四是创新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加快建立覆盖广泛、形式多样的区域、城乡、校际结对关系,构建协同发展的基础教育工作机制,确保教育集团覆盖有需求的全部中小学。要倾力打造一批集团化办学典范,加快孵化一批群众满意、社会放心的“家门口”优质学校。
五是深化信息化“教与学”变革。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制高点。要以国家级信息化教学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提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普及应用水平,全面深化交互式在线教学范式研究,推动“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要遴选一批智慧校园领航学校,打造一批新型教与学模式示范校,引领广大师生提升信息化素养,更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更好助力教育发展提质增效。
三、更加咬定青山抓主业,突出人民满意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
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民生领域人民群众的最大关切。离开教育质量谈教育发展,一切都是空谈。无论哪个时期、哪类学校、哪门学科,提高教育质量,怎么抓都不为过。全市教育系统要牢牢把握教育质量这一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高举质量建设旗帜,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实施强课提质工程。提升教学质量关键在校内、在课堂。要优化教学质量管理和课程品质建设,加强作业优化设计与管理,推进示范课和精品课研发,打造高考培优特色课程资源。要大力推进跨学科、大单元教学改革,推进主题化、项目式学习,推出一批跨学科、大单元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和主题化、项目式学习推广案例,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要注重脑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突出学情会商研判,强化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指导,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改教”,促进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二是实施强基培优工程。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全社会最为敏感,家长最为关注。要紧密对接国家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体系和教育部“强基计划”,构建市级统筹、区(县)域为主体、游学机制为辅助、高中项目基地校培养为依托的强基培优贯通培养机制,针对性加强对突出潜质学生早发现、早培育、系统培养。要扎实开展市级学科基地、特色高中遴选,积极争创省级特色高中、省级学科基地,依托学科基地探索“3+1+3”初高中七年一贯制学科特殊禀赋学生培养新模式,以学科基地、特色高中建设引领全市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整体提升。
三是实施强研促教工程。教研质量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支撑。要选优配齐专兼职教研员队伍,落实教研员任期制管理,实现“优进优出”,切实激发教研活力。要建设一批高质量学科教研基地,以教研队伍为核心,以教研基地为载体,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力,完善“1+1+N”学科发展共同体建设,壮大教育质量提升的“智力支持”。要加快推进教研转型,切实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形成一批高质量教研成果,为教育高品质、可持续发展奠定厚实基础。
四、更加笃定心志促发展,突出产教融合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舱”。
要持续深化驻淄高校的品质提升,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提升教育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能力。
一是打造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升级版”。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要实施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支持淄博市工业学校等6所学校建设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争创国家级优质校。要以淄博职业学院“双高计划”为引领,加快建设2—3所省级高水平高职(技师)院校。要新遴选立项一批中职特色化专业,推进11个省级中职特色化专业和7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要完善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1+N”合作发展机制,职普融通人数达到2000人以上;统筹推进市域内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建设齐鲁产教融合信息化平台,培育认定第二批30个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共建一批技术创新中心,提升职业教育深度产教融合发展的质量。
二是打造高等教育校城融合体“加强版”。高等教育是一座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是高素质人才“蓄水池”。办好高等教育,使其成为突破城市能级提升的“放大器”,是淄博转型发展、决胜未来的关键。要紧密对接“四强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打造好40个驻淄高校品牌专业,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覆盖主要产业链的专业群。要全力支持山东理工大学“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持淄博师专、淄博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高效统筹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青岛科技大学教科产融合基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淄博校区建设发展,为淄博“强富美优”加挂更多“动力舱”。要完善留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留淄质量,增加留淄人数,为淄博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厚的人力资源支撑和有力的智力支持。
(《山东教育》2023年3月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