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笔谈:在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教育力量

发布日期 : 2023-02-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东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东营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董玉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东营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引领,以促进教育公平优质为重点,努力打造具有黄河底蕴、生态特色的东营教育,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体现教育担当、贡献教育力量。

我们将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教育领域党的建设,着力做好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勇于破除阻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尊重群众和基层首创精神,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三是坚持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统筹安排部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积极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教育资源配置,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不断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有机贯通、办出特色。四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抓住主要矛盾,聚焦问题短板,瞄准关键环节,整合资源,精准发力,科学规划实施教育重点项目和行动计划,通过点的突破带动教育整体提升。

我们将系统推进“八大行动”。围绕打造教育强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聚焦问题短板,全面、系统、深入地实施教育领域“党建引领、内涵提升、资源扩优、队伍提质、数字赋能、改革增效、生态优化、安全保障”等八大行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实施教育党建引领行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增强政治功能,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深化“一校一品”学校党建特色品牌创建工作,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加强学校党组织书记和党员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能力。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守牢学校意识形态阵地。

二是实施教育内涵提升行动。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完善“五育并举”体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德育和思政工作融入各学科教育和实践活动。深化大中小学幼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努力构建学段衔接、学科融通的德育课程体系。立足东营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生态文化、湿地文化、红色文化、石油文化、兵家文化和吕剧文化。加强研学实践工作,探索建设黄河流域研学实践教育数字云平台,打造全国高质量研学实践活动示范区。深入实施强课提质行动,推进课程整合、跨学科学习和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教学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中小学教学质量诊断评价制度,推动教、学、研、训、评一体化发展。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家校社一体、线上线下联动、各级各部门共建的育人新模式。

三是实施教育资源扩优行动。根据城镇化发展水平、生育政策调整、人才集聚程度和教育服务需求,科学编制实施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逐步实现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服务半径有效覆盖、优质资源均衡配置。深入实施全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统筹推进全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持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计划,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实施“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促进普特融合高质量发展,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融合办学,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定点医疗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双向服务关系,实现残疾儿童发现、诊断、评估、康复、教育等工作的有机衔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强合作,联合举办学科专业、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基地,构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专业布局和人才梯队,打造“互融共生、一体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创新联合体。

四是实施教师队伍提质行动。加大市域统筹力度,做好校长队伍建设工作的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加强组织、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推进校长队伍建设合力。进一步健全完善校长后备人才遴选制度,坚持优进劣出,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名校长管理办法,制定名校长标准,充分发挥名校长辐射带动作用。深化教师管理机制改革,完善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配置标准和机制,加强编制统筹,建立市级统筹、县区级调剂的动态调配机制。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完善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鼓励学校采取竞聘上岗、双向选择等方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组合。加强教师培训,实施中小学青年管理干部研修项目及“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卓越校长培养”“名师名校长建设”等工程,规范分层分类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校长专业素养。

五是实施教育数字赋能行动。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加快智慧校园普及应用,推进校园5G应用、无线网覆盖和网络教学环境融合建设,提升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实习实训室的新型数字化教学装备配置水平,打造智慧课堂和智能学校环境。实施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工程,建设信息安全、数据共享、服务稳定的东营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建立和完善“全网互通、优胜劣汰、共建共享、灵活开放”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开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遴选和引进,加快实现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库,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研、测、评、管等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的融合创新。实施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工程,优化升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业务协同和数据联动,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便捷化。实施智慧教育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打造灵活泛在学习环境,建立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融合的教育模式,丰富办学形态。


六是实施教育改革增效行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围绕国家、省有关教育评价改革最新要求,逐步构建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各学段的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创建省市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建立市级统筹引领、县域重点突破、学校典型挖掘的三级实验模式,培育形成能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典型经验。建立完善对市县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结果评价,注重增值评价和过程评价,充分激发各地工作积极性。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决策部署,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不断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长效机制,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加强改进教育督导工作,强化督导结果运用,落实督导报告、反馈、整改、复查、奖励激励和问责等制度,提高评估监测与评价的使用效能。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扩大学校工作自主权。加快推进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七是实施教育生态优化行动。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公民同招”政策和“控辍保学”责任,进一步完善招生入学“一网通办”“阳光分班”制度。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初高中学校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或公布中高考成绩排名,坚决杜绝因宣传内容不规范不准确而引发的社会不良影响,营造公平有序的招生秩序。在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中,从严控制。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必修内容,引导广大教师恪守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强化师德考评,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

八是实施教育安全保障行动。不断加强“三防”建设。推进一键报警系统、视频监控联网升级改造,全面实现校园安防系统与公安、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的有效融合。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推动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多样化、职责分工明晰化、防范措施精细化、工作落实制度化、督促检查常态化。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疫情突发、食物中毒、火灾、地震等各种应急演练活动,提升学校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安全防范技能。完善安全治理长效机制,形成联防联控合力,努力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平安和谐的成长环境。

 

 

(《山东教育》202312月第3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