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名师 责任成就教育

发布日期 : 2022-10-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匠心筑梦名师   责任成就教育

——记齐鲁最美教师、临沂高新区高级中学教师段淑君

 本刊通讯员   程兆敏


一走进临沂高新区高级中学,记者立即被校园里那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气氛所吸引。段淑君正在上课。教室的黑板上写着“人生路上的小门”几个大字。她在引导着学生们写作,告诉他们遇到诸如此类的人生问题时,该如何去解决,在作文中该如何去表达。学生们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感想,然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分析这些不同的想法。整个课堂气氛十分融洽。

段淑君,临沂高新区高级中学一名语文教师,是专业技术三级的正高级教师,先后当选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表,临沂市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人大代表,临沂市第十六届政协委员,今年当选为“齐鲁最美教师”。

据临沂高新区高级中学的教师向记者介绍,段淑君的每一节课都丰富、自然、和谐,汇聚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这样的课程,哪个学生不愿意上呢?

 

不断探索,

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她善于启发、引导、鼓励,有的放矢。”

“她娓娓道来、触类旁通,让学生会心会意,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她就像高明的琴师,拨动着学生的心弦。”

“要把难教的课文教成最容易的,即深入浅出;要把课堂语言精练到没有一句废话,即学会用学科语言;要把教学环节牢记在心里,即一堂课的思路一定要眉目清晰。这是她一路走来对自己上好每一节课的追求。”

……

这是段淑君一路走来,同事们对她的评价。

课前辩论会是段淑君课堂上的保留环节。这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是学生增强胆识、锻炼口才、提高应变能力的园地,也是她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段淑君认为,学问的精髓就在于且学且问且辩论里。段淑君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文字功底凝铸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每一节课。

1995年的秋天,段淑君刚参加高中语文教学时,就被语文组的孙春雨老师推荐到临沂市参加高中语文课堂大赛活动。初出茅庐的她还不懂赛课的多种含义,认真准备了《南州六月荔枝丹》,就信心满怀地去上课了。没有紧张,没有害怕,从课文的感知到词语的品味到最后联系郯城当地特产银杏的开发,环节清晰自然,就这样满怀激情地上完了一堂课。教研员一听完她的课,就告诉她:“你的课很像郑晓龙老师的课,但又有点不像的地方,可能你是女老师,他是位男老师吧。”当时,她还不知道郑老师是谁,但听到这种评价,她心里美滋滋的,再加上语文组的老前辈官宗联总是这样夸她:“小段就是教学的料,天生的。”每当她听到这句话,心里就特满足,还不知道什么叫教学的她,感觉自己已经“会”教学了。

赛课回来,她就打听郑晓龙老师是谁,他在哪儿有公开课。当时郑晓龙还在临沂一中教学,段淑君有机会听了郑晓龙的许多课。在听《葛朗台》这一节课时,段淑君忽然发现:自己只是与郑晓龙老师的教学思路相同,她难以从郑晓龙老师那儿学到生活的经验与学识。作为语文教师,人生的经历特别重要,教师对文本的个性化深入解读离不开教师对人生的感悟。而郑晓龙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她难以企及。她当时天真地认为:“等熬到郑老师的年龄,我一定也能上出那么有滋有味的课。我与郑老师有十年的生活经验差距,这十年我应该等。”第二年,段淑君依然代表学校赛课,依然因为课堂的巧妙设计和学生高涨的学习激情而取得了好成绩。她认为,生活阅历方面的经验需要慢慢熬制的同时也需要自己去创造。

段淑君想尽办法听本地名师的课,他们每个人的风格都值得琢磨。每听完他们的课,段淑君就试着把他们的一些好东西用在自己的课上。有时,上得还可以,有时又觉得很别扭,这可能就是个人风格不同导致的结果。但从这些教师的身上,她感到值得学习的方面很多,如深厚的文化底蕴、过硬的文字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个性的文本解读等等。

杜甫有诗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强调要是写出自己的诗,必须向不同的人学习。但不同的人生阅历、生存境遇、自身学养、知识背景是学不来的。段淑君领悟到:“我不能看到某个名师在课堂上舞之蹈之,我就得去学跳舞。人家课前唱京剧,我就得学京剧。我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风格,要自己探索适合自己的路。”

“画眉鸟的鸣唱,最自然的就是山林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当画眉鸟被锁进金笼里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山林里的‘自在鸣’,你难道要向笼子里的鸟学鸣叫?”对课堂教学,段淑君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开始尝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她个人的特质组织教学。

在福建,她在执教《故都的秋》时,根据她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喇叭花、秋草、信鸽、落蕊等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学生的积极思考与热情讨论让听课教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学生自由精彩的回答更让大家兴奋不已。课后她与教师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有的教师认为段淑君的课改很成功,但她也从听课的教师那里学习到很多的经验。从中,她领悟到:成功的课堂一定要相信学生的思维潜力是无穷的,不要遏制学生的这些潜力,并把“不聪明”的评判随意给学生。

有了自己教学风格上的追求,段淑君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在上《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段淑君让学生走出课本,穿越历史,模拟历史人物对话情境。在这一对话活动中,教师只定位于引领者的角色,所有评判都交给学生来完成。段淑君充分发挥学生对课文的多元解读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在课堂上,段淑君除了分析人物成功的原因外,抓住了“和”的延伸,先是引出“和”的古字、古意,让学生大开眼界;接着引出北京奥运中“和”的展示,让学生回顾精彩瞬间。引导学生由“将相和”中的和睦扩大升华到和谐、和平等。最后的探究问题:“我们学过的《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和蔺相如同是门客,同是面对秦王,同是处理非常事件,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呢?联系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这一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答案丰富多彩且引人深思,可见这个问题的延伸拓展非常深入而成功。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倦意。

有谁知道,段淑君为了这节课,精心准备了两个月。她阅读了大量有关廉颇、蔺相如的文章,还读了大量课堂设计和教育理论文章,吃饭睡觉全是廉颇、蔺相如这两个人的影子,备课笔记一写就是一整本。在努力地探索中,段淑君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主张,再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教学环节。她先把书读“厚”,再达到“厚积薄发”的程度,最后凝结成一节精彩的公开课。

成功后的段淑君依然严格要求自己:“我不能千锤百炼就为了一节课,我应该上好所有的课。”她反思自己的课堂,考虑得太多,想说的太多,哪一环节好似都是自己的强项。这时的她特别纠结,一方面觉得自己还可以,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她感觉自己停留在一个课堂教学发展的瓶颈口,进不去,出不来,憋闷得难受。

为了更好地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段淑君把高中不同版本的所有课文全装进她的脑袋,似乎压缩成一个小小的“芯片”。五册课本,她翻了无数遍,目的就是能够在课堂上驾轻就熟、深入浅出。有的课文,她设计多个版本的教学环节,以求她的课常教常新。在山东省特级教师说课答辩时,她抽到的课题是《诗经·氓》这首长诗。她在短短的30分钟准备时间里,又在原来准备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导语与整个的课堂环节,与原来大相径庭,但她自己特别满意,因为时间不同、对象不同、心情不同,备课的思维应该也不同。她很自信地脱稿说完她的课堂设计。

在研究课堂教学的同时,她又重新编排了教材中的作文课程内容,让作文教学像阅读教学一样序列化明显,目标明确。她改变了作文评价的标准和方式,提升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水平。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正是这份执着,这份认真与“狠”劲,使段淑君的教学走上了自己的路。她的教学和自己的个人风格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简洁”“高效”“外延宽广”的教学风格。

段淑君的独创教学阶段可以用郑板桥的诗“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来形容。段淑君在这句诗中找到了共鸣:“我好似脱离了盲从、跟风,有了一点根底,超越了为生计而奔波的种种浮躁,能够沉下心来,独创自己的教学风格。”

参加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时,段淑君利用课前20分钟的时间把已经准备好的《我有一个梦想》备课重新推翻,根据艺术生的特点,设计了新的教学思路。这堂课,让学生们欣喜不已,他们很少如此投入地学习一篇文章。这次评选,让段淑君获得了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第一名的好成绩。

段淑君总是尝试着做这样的事:她一步步剥离旧的教学方式和思考方式,保留创新心态和努力的样子,建成了今天自己专业方面的高楼大厦。耕耘之余,收获肯定,段淑君获得“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提名奖”,今年又被光荣地评为“齐鲁最美教师”。


 

倾心相伴,

做学生信任的老师

 

段淑君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亲切、幽默,她已然是众多学生心里的一盏明灯。段淑君始终认为:老师的爱,是学生心灵永恒的支点和动力;有爱、有恒心,才会有事业的成功。

评价段淑君,她的学生最有发言权:

“她不会拿成绩去看别人,她对所有的同学都是一样的。”

“高中三年有你我们真的很知足。”

“无论我们犯什么样的错误,第二天她还是会给我们好好地上课,她的心里很疼我们。”

“她像妈妈一样、像亲人一样,最孤独的时候、内心最软弱的时候最想找她去倾诉。”

……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靓丽、敏感自尊、多愁善感的年纪,像花儿一样美丽,又如花儿一样脆弱。段淑君与学生们在一起总是亲密无间。学生取得成绩,她就给予勉励祝贺;学生成绩不如意,她就指导学生自我调节。

段淑君说,年轻的时候,她总是主动找学生沟通心理,随着阅历与经验的增长,变成了学生络绎不绝地找她谈心。有时这个学生还没哭完,另一个学生推门接着哭:“老师我睡不着。”“老师我学习压力太大了。”“老师我失恋了。”“老师我与家长吵架了。”“老师物理太难了。”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段淑君说她必须快速判断,准确组织语言给予安慰,为他们指点迷津,与他们共情理解。因为,她的反应直接决定着学生这一天或者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状态。有个学生说:“老师,我在初中老师的眼中省心、懂事、坚强,说我就是典型的学霸。其实我很脆弱,我感到压力、感到厌倦、感到孤独、感到绝望,我也需要关心,需要理解,需要释放。有时走在楼梯上,恨不得一闭眼跳下楼去,一了百了。”这个学生的倾诉,让段淑君感到震惊。是啊,当我们把过多的精力用在了后进学生身上,用在了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上,却往往忽略了绩优学生的心理需求。其实,在他们成绩好的光环下也有一颗脆弱的心需要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段淑君学习并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的学生说,“在段老师面前,我就是想说话。在她面前,我可以哭、可以笑。什么话都想和她说,每次交流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与升华。”与学生们交流谈心,段淑君常常忘记下班的时间,有时一直到晚上10点才想起回家。

段淑君的一位学生曾经对她说:“我学习成绩不好,但我特别喜欢听您的课。因为每当看到老师对我微笑,我便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所以我不能对不起您。”话说得很质朴,却让段淑君很感动。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而关爱学生不是简单的儿女情长,也不是无原则的施舍。教师要情理并重地爱学生,不能盲目地堆砌感情。爱没有功利性,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人性与人文的关怀。”段淑君说,当她第一次踏上讲台的时候,她就相信,用爱做支点,学生就会有希望;用责任做杠杆,事业就能成就辉煌!


作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和国家心理二级咨询师,多年的教育生涯和心理咨询工作,让段淑君遇见了许多问题学生,更揪心于社会上的问题少年。出于扶危救困的理念,段淑君辗转各地开展心理培训,提升心理咨询水平,积极投身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辅导解惑工作。参加临沂市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参加临沂大学“大学生踏入社会”报告培训,义务指导曲阜师范大学省赛毕业生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志愿给临沂大学学生做专业提升讲座,不定期举行社会心理讲座,参加临沂市心理卫生协会的相关活动。段淑君被临沂市关工委、临沂市慈善总会评为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荣获“齐鲁时代楷模”贡献奖、“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奉献奖;被临沂市心理卫生协会聘为理事,被临沂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

作为山东省党代表,再加上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段淑君借助党代表工作室这一平台,吸纳了一批党员志愿者,开展问题收集反馈,办结跟踪回访,最大限度地履行代表和志愿者的职责与义务。

让责任延伸,走进各界,排忧解难。作为履职三届临沂市人大代表和新一届的临沂市政协委员,十多年来,段淑君的“关于部分重点道路建设纳入市重点工程”“关于留用上缴市级财政部分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均衡教育,解决大班额问题”“小学生放学后的托管问题”等众多议案与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及时得到了解决。

 

突破自我,

发挥团队带动效应

 

在有些人的眼中,有30多年教龄,无数荣誉傍身的段淑君已经算是“功成名就”,可以轻松安然了。然而,段淑君不仅坚守在教学一线,带着两个班的语文课。还把年轻教师的培养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她坚持用课题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先后和青年教师一起承担和完成“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合理构建新的语文活动课程”“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材的开发与运用”“山东省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实验”等省市级科研课题,百余篇论文、论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或出版。她所研究的“山东省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实验”硕果累累。为此,山东省教研室把山东省语文“三级分层”达标实验现场会设在段淑君任教的学校,全省十六地市教研员和30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在现场会上,有两位年轻老师执教公开课,段老师也在这次现场会上做了精彩分享。

段淑君深深懂得,一个学校有一支骨干教师队伍有多么重要。作为临沂市首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段淑君依托平台,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她的团队成员有的成长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众多成员成为语文教学的各级骨干教师。她在“临沂市高中语文段淑君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的搭建下,运用群体智慧,注重教师培养,发挥带动效应。她所带领的语文教研组被临沂市人民政府授予“临沂市模范集体”称号,她本人也被评为山东省新课程培训优秀指导老师、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优秀研修组长。

课堂是段淑君的主阵地。她常给老师们说:“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会讲述知识,而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让学生快乐幸福地学习成长。”她还告诉老师们,一堂精彩的课不是用时间备出来的,而是用文化与思想慢慢发酵出来的。一个会上课的老师,一定要精神丰富、道德高尚,要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个性,并让自己的课堂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这份触动会成为学生一生的珍藏,也会成为教师在学生心中最清晰的景象。

在教学中,她还探索出了自己的“随笔语文”“烟火语文”教学法,创新了整本书批注阅读法,创办了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辩论活动。这些课堂模式悄悄影响着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她的影响下,教研组内30名语文教师,有15人获得临沂市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

“我们语文老师很注重学生对语文兴趣的提高,也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每个人都很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根本感觉不到累,45分钟的课堂,很快就过去了。她对我们的生活、学习情况都很关心,经常与我们交流。”段淑君的学生何如桢这样说。

“学生之所以能展示如此完美与规范的答案,关键在于我的课堂没有思维的围墙,没有烦琐的讲解,没有呆板的上课形式。每个学生都自觉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与深度,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于是能够展示自己最美的成果。”段淑君说。

一名学生在随笔中写道:“这种课堂,让我找到了青春的感觉,找到了激情所在,找到了学习的动力。”

已经毕业的学生说:“我至今仍然记得她把我写的一篇文章放在一个信封里,还给了我两块钱,让我去邮局寄走。过了一段时间,那篇作文发表在《语文周报》上,虽然稿费只有十块钱,却使我平凡无奇的高中生活变得熠熠生辉。后来在她的带动鼓励下,我们又开始参加各种写作大赛并不断有获奖信息传来。虽然大家后来并没有从事跟文字创作直接相关的工作,但是无疑,那些日子是带着欣喜、闪着亮光的珍贵回忆。”

“二十多年过去,她上课时的幽默风趣,批改随笔时留下的娟娟笔迹,依然留在我的脑海。青春有很多回忆,段老师是非常浓重的一笔。好的老师就像一束光,照在你的心里。不论生活如何波动,每每想起,那束光总会给你带来温暖。”

如今,段淑君老师依然忙碌。她的课堂可以随时推门听,她的工作室常常为你准备一场精彩的报告。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匠心筑梦名师、责任成就教育的最好诠释。因为深爱着学生,因为对教育有着深厚的情感,段淑君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同时收获和继续收获着那些无法用语言形容,亦无法用名利衡量的满足与幸福。

 

 

 

(《山东教育》202210月第3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