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 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
发布日期 : 2022-09-2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杜德昌
自199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来,职业教育在风雨中曲折前进。26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职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类型教育属性逐步凸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趋于完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机遇期和改革攻坚、爬坡过坎关键期,在这个“双期叠加”的新阶段,迎来了职业教育法的首次大修。新法出台,恰逢其时、来之不易、影响深远。
一、时代呼唤:新职业教育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
立法需要做到统筹社会多方利益,此次职业教育法的大修,回应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清除了体制机制障碍,巩固了职业教育的改革成果,对建设技能型社会、推进职教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从篇幅上看,新职业教育法共八章九十九条,较旧版增加三章二十九条,除第五条“公民有依法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未修改之外,其余六十九条或重大调整,或完全新增,整部法律焕然一新。从内容上看,新职业教育法增加了关于职业教育的概念,将职业教育的概念法定化;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扩充了职业教育相关的实施原则、实施体制、发展思路、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等规定。新职业教育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经进入法治化阶段,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在新职业教育法中,“教材”一词出现了七次,主要分布在第二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六条、第四十条和第六十一条。特别是第三十一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行业、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职业学校教材,并可通过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意义重大。一是通过立法的形式肯定了多元主体参与教材建设的价值,激发了行业、企业参与教材建设的积极性,壮大了教材建设的队伍;二是要求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教材,体现了职业教育教材的职业性与实用性,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三是鼓励开发活页式等新形态教材,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材,丰富内容呈现形式,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应有之义:教材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导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其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三者形成一个闭环的整体,落脚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于教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要求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模式”,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以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为深化“三教”改革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提出教材编排要科学合理、梯度明晰、形式新颖,倡导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分层规划,完善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审核、选择、使用、更新、评价监管机制,明确了教材建设的重要地位。
(二)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内在要求
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类型而非层次,类型教育特色要求职业教育形成独立的教育体系。当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更加清晰。职业教育教材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对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坚持校企双元跨界。2021年我国颁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职业学校要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教材开发。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倡企业专家、大国工匠与一线职工参与,企业专家能够将教材内容与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岗位需求充分结合,使教材能够更好地与实际岗位匹配,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兼具产业性与教育性。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已初步建成独立的教育体系,职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让职校生不再只有“就业”这一种选择,打通了职校生的升学渠道。职业教育兼顾就业与升学功能,这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应满足学生升学的需要,服务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发展。
(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现实需要
工业4.0时代的到来,促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也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在这些转变发生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掌握着先进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不仅从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上提出了要求,更从质量和规格层次上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职业院校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提高育人质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需与课程改革步调相同,满足当前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需求,实现教材与授课内容的高度一致,因此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为大势所趋。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难以满足产业行业的需求,部分学生产生了综合素质提升的内在需求。但是从传统意义上讲,我国职业教育仍沿袭旧的模式,改革力度不足,教师仍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教材学科化现象仍存在。为满足学生自我提升的需要,需要将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在课程改革中又以教材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教材建设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内容,加强教材建设是迎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优解,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内在需求,必须重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编写能够体现职教类型特色的教材。
(四)传统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趋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纸质教材带来的单一学习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不仅包括纸质教材的建设,还包括在线课程及配套资源的开发,实现教材建设与资源开发相同步。首先,实现教材内容与互联网课件的同步。教材的使用者可以通过扫描教材上的二维码或者登录教材的相关平台浏览该教材配套的音频、视频和动画等数字资源。其次,实现教材建设与网络课程开发的同步。使用者可以扫描教材上的二维码或者登录教材的相关平台观看,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学习。平台能够提供视频讲解,部分平台还可实现在线答疑,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职业教育教材能够将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联接,搭建“纸质教材+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三位一体平台,为职业教育新课改提供有力支撑。
三、洗削更革: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教材正确方向
教材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的关键载体,是国家意志的直接体现,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影响。新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这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
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迫在眉睫。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正确方向,将党的政治方针融入教材建设,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确保学生能够吸收教材内容,将思想教育内容付诸实践,将“三全育人”落实到教材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要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思政教育作用。教材编者要增强自身的思政教育意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在梳理教材框架时,要能够主动发现隐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具体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每一个步骤,通过思政教育元素的层层递进形成整本教材的思政教育脉络;最后,在完善教材内容、填充教材资源的同时,将遴选的思政教育元素与之充分融合,确保教材建设能够集知识、技能、思政教育于一体。
(二)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教材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即一方面发挥教师在教材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对标准的解读,梳理职业能力清单,选取教材内容,配置教材资源;另一方面,重视学生在教材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牢记教材建设的目标就是为了学生,教材建设的全过程都要紧紧围绕学生开展。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面对内容枯燥的知识点时学习效率低,因此在设置知识点时,要多添加生动有趣的信息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将枯燥的文字变为更直观的视频,将复杂的工作流程、设备构造等通过动画呈现出来。
职业教育最终培养的不是生产线上的工作机器,而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人才不能仅仅具有良好的技术,而应是具备多元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教材不仅要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即专业能力的提高,还应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三)构建多方参与长效机制,有效融入产业元素
新职业教育法指出,国家鼓励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教材开发。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职教教材也应体现类型特征,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实用性。
首先,要明确教材基本单元。与普通教育不同,单一的学科知识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育人需求,需将传统的学科知识与职业能力有机结合,摒弃传统教材“章—节”式编写体例,改为“项目—任务”式,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其次,职业教育教材必须紧跟行业升级节奏,反映最新技术、工艺。为实现这一点,要保证开发团队人员结构多样化,引导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教材建设。行业专家能够为教材建设带来最新行业技术规范以及先进工艺等,企业专家则负责将企业最新的用人标准引入教材,保证教材内容的职业性与实用性。但在引进行业企业的技术与案例时,要注意保证内容的教育性,需要学校教师的精心设计,使之符合教学规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教材建设要发挥出版社核心功能。随着教材内容呈现技术的不断升级,出版社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教材建设的主体之一。要充分发挥出版社技术优势,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保证教材建设质量。
(四)加强教材建设理论研究,推动教材科学发展
职业教育教材需要摆脱传统的开发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建设新形态教材,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但目前新形态教材缺乏成熟的开发模式,在教材建设过程中易在建设理念、内容组织、资源嵌入以及软件开发等多方面产生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科研先行”,新职业教育法中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各主体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基于此,职业教育教科研组织应借鉴课程论、教学论以及教材论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深挖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内在逻辑,总结规律,系统梳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理论。此外,对当前新形态教材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展开针对性研究,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一线提供理论支持,尽快形成属于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范式。
教材创新能够带动职业教育课程的建设,建设职业教育教材是深化“三教”改革的重要推力。优秀职业教育教材能够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用的知识体系、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推动教学改革,助力职业教育“课堂革命”。
(五)依托标准引领教材建设,明晰教材生态位置
近年来,教育部统一组织规划了353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规范专业大类教学标准,形成了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针对中职学校也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等国家标准,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新职业教育法中多次出现了“标准”一词,“教育标准”“专业标准”“教学标准”等“标准”对规范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定性。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必须体现职业标准、产业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等,以支撑教学实施,实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以标准为导向,一是表现在教材体例上,即在特色上要体现职业性,在编排组织上要体现任务导向,在设计上要具有实用性、新颖性;二是教材内容要以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等为依据,保证教材建设尽可能地实现统一标准,满足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需求。
(六)结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化教材呈现方式
技术的更新换代会给教材的呈现形态带来很大的影响,“互联网+职业教育”在教材建设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数字化已然成为教材发展的方向。数字化教材通过二维码将纸质教材与图片、动画、视频等电子资源相关联,丰富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动态呈现企业生产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数字化教材的过程中,要坚持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同步建设,依据教材内容合理地选取数字资源,并根据资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资源载体,避免数字化资源的误用与滥用。
数字化教材的建设能够支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满足多类人群的学习需求,扩大教材的适用范围,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支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山东教育》2022年9月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