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杏坛论丛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强化过程评价的思考

发布日期 : 2022-06-09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新课程背景下强化过程评价的思考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鞠锡田

山东省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王凤芹

当前教师教学过程中,忽视过程的教与忽视过程的评并存。所谓忽视过程的教,是指教师“承包”了所有问题的探究过程,把题型特点、快捷解法、探究模式直接“喂给”学生,要求学生记题型套解法,快速得到正确答案,以求在考试中得高分。长期机械刷题,剥夺了学生探究未知的权力,学生逐渐丧失了探究的欲望;高分非但没有带来学习的愉悦,反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谓忽视过程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倚重以分数为标志的学业成绩,分数之外,学生的积极情感、“火热”思考、与众不同的探索等过程表现都被漠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得不到认可。为有效克服结果评价带来的弊端,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以下称新课程方案)中,也把“强化过程评价”作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作为学科教师,必须强化评价者角色,提高对过程评价的认识,这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关键。

一、过程评价及特点

过程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与阶段性学习效果所作的及时评价。英国哲学家彼得斯认为,知识以及教育本身具有内在价值,无需通过教育的结果来加以证明。因而对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之所以要重视过程评价,正是在于过程评价中教师能基于学生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且这种引导激励能贯穿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能对学生的发展持续施加正面影响。

与结果评价相比,过程评价有以下三个特点:在过程中、基于过程、为了过程。“在过程中”是指过程评价不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如课程方案所言,“注重伴随教学过程开展评价”。“基于过程”是指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教师基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典型表现而做出的评价。“为了过程”是指过程评价要有效发挥评价的三个功能:一是诊断功能,通过过程评价,及时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做出诊断,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纠正错误、调节速度、提高效率等);二是激励功能,通过过程评价及时对学生的正面表现和积极行为进行强化刺激,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三是调节功能,过程评价也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能及时修正教学过程,对教学的节奏、方式、速度等及时进行调节,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过程评价的一个关键主体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那么,谁是学生过程评价的主体?显然,教师、学生、家长都能承担评价主体的角色。但毫无疑问,教师是其中的关键主体,他承担着对其他评价主体的组织引导作用,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给出最终结论。

新课程方案指出要“增强评价双方自我总结、反思、改进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作为评价的一个主体,学生自评是一种自我反思和提高的过程,学生互评是一种协商交往的过程,本质上二者都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的表现都可作为评价内容,接受教师的评价。因此可以说,学生自评和互评过程更多是作为一种育人过程而存在,而非严格意义上的评价过程。至于自评和互评的结果能否纳入学生过程评价的结果中,需要教师做出慎重的判断。

因为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和被评价者,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必然是肤浅的,甚至是不理解的,更没有执行评价标准的能力,不仅如此,学生也缺乏客观的立场、足够的视野、稳定的心态、一定的理论支撑。特别是,如果学生意识到,给别人打分低,会相对提高自己的分值,而被诱惑着违背公平去操作时,在很大程度上会成功,这无疑是对“不道德”行为的奖赏,偏离了过程性评价的初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学生了解教育,懂得教育,一般说来,是有害而无益的” 。也正因此教师要发挥好作为关键主体的作用,对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过程性评价结果要持慎重态度。

三、过程评价内容的两个主要维度

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什么?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表现。而在这两个维度上,整体上看,教师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满足于组织浅层次的讨论、交流,追求表面的合作探究,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深度理解和对学习的深度参与。二是不论是课堂还是课后作业中,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生认知领域;技能领域的考查以实地考查实验操作技能为主,缺乏对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对情感领域的考查更是缺乏重视和研究。三是课堂上教师的关注点,仅满足于学生学习结果的对错和任务的完成与否,对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不畏困难的探索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缺乏洞察力和判断力。四是课后作业设计中对设计复杂问题重视不够,缺乏经验。所谓复杂问题,是指教师设计一个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真实的或模拟情境,能呈现有价值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教师则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思考、交流等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其交流合作、问题解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多种素养的发展状况。

四、过程评价实施的三个要领

教师在实施过程性评价时应主要做到三点:准确判断、即时反馈、适当表达。这是过程性评价的三个操作要领。

一是准确判断。过程性评价的标准就是课程标准。教师要精研其中的“学业质量描述”部分,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准确判断。为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教师还要善于多维度观察学生,因为单向度的观察可能会片面,多维度观察就增加了结论的可靠性;同时要交互使用多种评价方法,正如课程方案所言,“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使评价判断更为科学合理;对不同的学生要基于不同的标准,“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学生。

二是即时反馈。这是指过程评价对教师评价时间方面的要求,与结果评价中强调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的延时评价不同,过程评价强调即时性。只有对捕捉到的学生的表现信息做出即时反馈,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是适当表达。评价描述要体现针对性、导向性、激励性。可以用中立的分数、等级,也可以是充满肯定色彩的赞美、表扬、奖励,还可以是表达否定意味的批评、不满甚至惩罚。但无论如何,评价描述要注意适当准确,如表达肯定的评价时,不要动不动就“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这样容易降低学生被表扬的感觉,发挥不了评价的激励作用;而表达否定的评价用语时,还要特别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过程评价始终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价值取向,能否真正实现,根本上取决于评价理念的革命性转变。强化过程评价,需要从上到下的全员参与,需要从理念到行动的全程设计。教师作为过程评价的关键主体,要把握好新时代赋予的评价者新角色,认真学习新方案,研究新标准,把课程标准、教学过程和对学生的评价有机联结,实现教、学、评的一致。

【注:本文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区域综合素质评价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实证研究”(批准号:2020ZC410)、山东省教育学会评价专项课题“综合素质评价对中学生积极学习行为影响的研究”(课题编号2020PJ001)阶段成果】

 

 

 

(《山东教育》20226月第23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