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评论 > 正文

让作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发布日期 : 2022-03-2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本刊特约评论员   朱年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通知》对学生的作业管理、作业总量控制、作业设计质量、作业指导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并且“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惩罚性、重复性作业”。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是教师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

科学区分作业负担,有的放矢地减轻负担。古人云:“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学生学习要有一定的负担,没有负担,学生难以成才,但负担不能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更不能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就要科学、辩证地区分减掉哪些负担,增加哪些负担。从负担的来源可以分为外加负担和自加负担。所谓外加负担是指在正常的学习之外安排的学习任务,这些负担是学生主要的学习负担。所谓自加负担是指学生内在要求的那些学习任务带来的负担,如兴趣、爱好、特长。这些负担的选择性强、个体差异性大、自励作用明显。要减的是外加负担,要增加的是自加负担。从学习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学科负担和活动负担。学科负担是完成学科课程必须付出的体力与心力,活动负担是完成活动课程所付出的体力与心力。要减轻的是过重的学科负担,增加的是活动种类,如社团、趣味、艺体等活动。从承受负担的场所可分为校内负担和校外负担。校内负担的计划性强,自主性少,学习强度大,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而校外负担则是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为孩子报的各类辅导班、培训班,以致成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的负担。因此,要减的是校内的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负担和学科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

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作业的类型和作用上可分为巩固性作业、延续性作业、准备性作业。从作业的作用上,作业除有巩固训练、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作用外,还有引导学习、促进理解、诊断学情、引导合作、整理知识、养成习惯等作用,是教师完成教学进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载体。对学生来说,作业是培养学习态度、检测学习质量的途径,是课后巩固课堂知识、课前培养多样化认知观念的展现,练的是耐心,培养的是细心。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摒弃为作业而作业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性做法,适当增加实践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在布置作业时,应系统思考作业的各类关键要素,同时运用可视化路径,为作业设计提供参考。在学习修改错别字后,可以让学生走上街头,纠正广告、标语中的错别字、同音字,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规范字、说普通话。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自己探究、发现,并在此过程中感受趣之所在、美之所在、乐之所在。

自主编制作业,突出层次性。教师可以自主编制作业,合理改编现成作业,将作业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把作业随堂化作为课堂变革的切入点,致力于作业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关联,将作业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以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有效解决“吃”不了、“吃”不好和“吃”不饱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发挥作业的诊断和补偿功能。既关注作业的结果,又关注作业的过程与作业习惯;既落实作业的全批全改,又认真分析作业产生错误的原因,反馈改进教学过程,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改结果,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评,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提高讲评实效;引导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挥作业的功能。同时可以从单元整体入手,围绕单元总体目标分别设计不同的作业,使每节课的作业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在更大的空间、时间跨度上促进知识的融合与拓展,以减轻机械性、重复性作业负担。

总之,布置的作业应该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家庭生活、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从繁重的、单纯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有效的学习中。

 

 

(《山东教育》20223月第10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