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评论 > 正文

做有境界的教师

发布日期 : 2019-11-1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毕淑娟

哲学大师冯友兰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人生的境界》。他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类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我觉得,从精神追求和工作状态来看,教师的境界也可以分为这几种类型。

如果一个教师做事,只能顺应自己的本能和社会风气去做,对所做的事毫无觉醒,只是听从上级的指令,只是应付自己的工作,甚至厌倦自己的工作,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如果一个教师做事,动机是功利的,如教书是为了养家,辅导是为了赚钱,比赛是为了获奖,写论文是为了晋级,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教书育人的责任,对自己的工作恪尽职守、尽职尽责,自觉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和人生幸福做事,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超乎教师、教育之外还有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希望,还有全社会、全人类的未来,倾注生命所有的激情和智慧做事,那么他就进入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即天地境界。

2012年冬天,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报告。当时,已经是83岁高龄的于漪老师在谈到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时,依然激情满怀,神采飞扬。她说:“人活着,是要有精神力量支撑的。人不能没有脊梁,‘一切为民族’就是我的精神脊梁,几十年来它一直支撑我在教育生涯中风雨兼程。”“一个优秀的教师,最根本的是要把祖国的千秋大业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因为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谈到今天的教育,她不无忧虑地说:“现代教育,真的是乱象丛生,商业行为、利益炒作,让很多人突破了做人的底线……”讲到动情处,她慷慨激昂:“有位诗人在读了《离骚》之后,写了几句诗,这样讲屈原:‘你埋下了一坛老酒,酒坛上的红纸,沉沉地写着一个字———魂。每当到了汨罗江悲怆的那一天,那酒坛里就溢出芦叶的清香,回荡起亘古不变的激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千年了,喝过这坛酒的人,都醉成了龙的脊梁。’历经苦难和内忧外患的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靠的就是这种气节,这种魂魄!国家要有国魂,教师要有师魂,我们不能办没有灵魂的教育,教师的职责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有用的、卓越的人。”

于漪老师的话字字铿锵,掷地有声,让人难以相信她那83岁的躯体里居然包裹着那样巨大的能量!我想,这样的鼓与呼,源于她对现代教育的深深忧虑,源于她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热切期盼,更源于她内心的责任与良知!她站在讲台上,坚守着“用生命歌唱”的诺言;她走下讲台,依然在“用生命呐喊”。因为,在她的心里,始终澎湃着一个声音———一切为民族!

可以说,于漪老师的思想境界已经达到了天地之境界。她的精神高度,让她的身上自然流露出一种大师风范,自然闪耀着一种圣贤气象。冯友兰说,能达到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能达到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很难成为一个圣人,但我们至少可以做一个贤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才能让你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寻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意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生只有对世界有所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才能自豪地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盛名和尊贵,但奉献的快乐却可以为千千万万的人所享受,为师的尊贵却可以用心去体会和感受。教师的生命因学生而精彩,教师的价值因学生而高贵。从这个意义上说,能成为一名教师,能让自己生命的价值在一个个孩子的身上绽放,这样的人生是值得骄傲的、无比美丽的。

西方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说,“教育是最伟大的慈善行为”。教育者,就应该有宗教般的情怀,就应该有惠及众生的责任和使命。有了这样的境界,我们站在讲台上,就会从肺腑里生出一种崇高感,就会尊重并敬畏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就会自觉地将每一个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灵魂相连,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连,就会从心底里热爱学生、享受教育,那些单调乏味、心力交瘁的日子也就会变得有滋有味、芬芳四溢。

 

 

(《山东教育》201910月第41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