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生命中那片蔚蓝——记“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长岛综合试验区第二实验学校教师赵苗
发布日期 : 2019-10-13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最爱,生命中那片蔚蓝
——记“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长岛综合试验区第二实验学校教师赵苗
本刊通讯员 卢 鹏 任 洁
她曾经写过一首诗———《我骄傲,我是海岛教师》。那时青春的她便许愿将最美的青春与这片大海相伴。而今,24年过去了,今天的她仍坚守在海岛教育上,并真的成为海岛教师的骄傲。站上讲台的24年中,她担任了20年班主任,先后3次到偏远海岛支教,并幸运地成为海岛上最年轻的山东省特级教师。回首站上讲台的24年,她特别感恩她所任教过的学校,感恩她所遇到的导师、同事、学生。24年来,她怀着感恩之心,一直用时光雕琢自己,一直用海岛人最淳朴的精神淬炼自己。因为在她的心底,她最爱那片蔚蓝。她就是长岛综合试验区第二实验学校教师赵苗。
风雨无悔支教长路,一路逐波一路欢歌
今年春节过后,一个小伙子千方百计联系到了赵苗。这个小伙子是赵苗第一次支教教过的学生,现在已经研究生毕业,在青岛就业。他说赵苗是他最喜欢的老师,他能够从海岛考上大学走出来,就是因为赵苗支教时对他说的一番话:“我们生活的这个小岛真的很可爱,但是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你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将决定你将来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老师相信,当你见到了最精彩的世界,一定会发现,你曾经的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并且你会更爱这个生你养你的小岛。”虽然他走出了海岛,但是他仍记得老师的话。今天的他,见到了自己认为的精彩的世界,并真的如老师所说,依然爱着那个小岛。那个大海深处的小岛,就是赵苗为之深爱的海岛。
长岛教体局每年都要往偏远海岛选派支教教师,1996年,2008年,2011年,赵苗先后三次到大钦岛支教,时间共5年。大钦岛是山东省距离大陆最远的海岛,只有6.44平方公里。刚去支教时,只有一条客船通往那个小岛,船上设备简陋,经常人满为患,不知有多少次赵苗是坐在自己的行李上,或是站着近4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回首五年支教生活,有苦有乐,有喜有悲,改变了渔家孩子,成长了海岛教师,也成就了她自己。
那时,不光小岛是原生态的,岛上的孩子也是“原生态”的。孩子常规学习都很松散:上课不会回答问题,书写根本没有章法,作业不讲究格式。赵苗想方设法给学生们树立前进的目标,手把手教他们拉近彼此的距离。她印象最深的是学生们的作文根本不成句,只能写个三五行,连流水账都算不上。赵苗就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一个个面对面地给学生们辅导,逐字逐句地引导。一句话往往要重复个十几遍,学生才能写下来。课堂上,赵苗教学生们理解最基础的语言知识。每节课都至少找出一句话作为理解的范例,从理解一个字开始教会学生如何去批注。后来赵苗出差时,五年级老师给她代课,说她带的三年级学生比五年级的学生回答问题思维都清楚,答得都完整。
因为双方父母不在县城,丈夫工作性质特殊,所以三次支教中,赵苗有两次是带着儿子一起下岛的。儿子在应该上一年级时跟着她下岛支教,却因突发事件,一年级没上成。现在该上三年级了,儿子又要跟着她下岛。其实,儿子是不愿意跟着她下岛的,因为这意味着他要在一个艰苦的环境里学习一年,等到刚熟悉同学和环境又得跟着妈妈返回县城。赵苗反复做了孩子的工作,孩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原来的学校和老师。
而这个突发事件,是赵苗最不愿回忆的一件事。2008年10月15日中午,和她一起下岛支教的表妹在上班路上遭遇车祸,47天后离开了人世。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这种切肤之痛是多少年的光阴也不会抹去的。当时校长不在学校,委派她坐直升机护送表妹到大连中心医院,她在大连守护了表妹一个月,身体出现了严重的内分泌失调,至今也没有调整好。回校后,考虑到学校一下少了两个语文老师,她没有请假出去检查身体,而是一边牵挂着昏迷不醒的表妹,一边投入到工作中去。后期学校又有两个老师请病假,她的工作量一下成倍增加。那段日子真的是她支教工作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不仅仅是因为工作量的加大,更是因为无法言说的心痛,心疼当时仅有30岁的表妹。
那些年,偏远海岛的美术、音乐等学科都是老师兼职。但是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所以第三次支教时,赵苗带着支教教师策划了大钦岛乡中心小学首届“六一”文化艺术节。当时学校一共101个学生,101个很少接受过艺术教育的学生;而她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站上舞台,让每个学生都看到发光的自己。合唱、朗诵、舞蹈、主持,赵苗把在师范学校学到的所有才艺都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小岛条件艰苦,整个舞台背景是她和其他支教老师们利用周末时间手工剪贴出来的。她们从早晨做到下午,午饭都没回去吃。第一届文化艺术节获得了巨大成功。区电视台以《与101个孩子相伴》为题,拍了两集宣传片,在全区播放。赵苗和其他老师的支教故事感动了大家,引起了强烈反响。偏远海岛的教育、偏远海岛的孩子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而大钦岛乡中心小学从2012年开始就坚持每年举行一届文化艺术节,一个乡村小学走在了全区其他学校的前列。可更多人记住的是,镜头里一个小男孩抹着眼泪说想爸爸的情景,那个孩子就是赵苗的儿子,也就是这101个学生的第101个。但赵苗相信,这样的经历一定会成为儿子成长中最宝贵的一段回忆。
三次支教于赵苗而言,犹如凤凰涅槃,它让赵苗铭记:人最重要的不是一直记得失去了什么,而是走好人生每一步,让人生的每段时光都留有印记;或许我们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教师,但是不论我们走到哪里,一定要把阳光带到那里;一定要让学生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温暖。
无惧风浪努力成长,扎根海岛改变土壤
2013年,37岁的赵苗被评为了山东省特级教师,她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引领海岛学校、海岛教师一起成长。作为一名海岛教师,她知道老师们的成长确实不易,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交通的不便。多少次,面对好不容易获得的外出学习机会却因为风大浪急没有船只能无奈放弃。可是海岛学校和老师确实需要引领和提升。
评上特级教师后,赵苗开始分管全校教科研、绿色读书和小学部语文教学工作,并把创新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她不断创新学校的读书活动:经典诵读展示、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小小朗读者、二十一天读写等活动陆续与学生们、家长们见面,并特别受欢迎。每次活动,她都是认真准备、周密安排。
为了开展二十一天亲子阅读活动,她发出了活动倡议,设计了精美的邀请函。家长在孩子和老师的陪同下,来到学校图书室,认真选取了21天亲子阅读的书目。活动中,播放的学校读书活动视频深深吸引了大家。原来被经典浸润的孩子可以豪气万丈、底气十足;也可以秀外慧中、温婉动人。而现场经历共读和交流的过程让大家真切地体会到,原来亲子阅读可以是这样,原来亲子阅读应该是这样。
之后,赵苗建立了学校亲子阅读群。每天晚上,她带领老师、家长在群里上传亲子阅读的图片、视频,交流心得。每天晚上,大家都被一种浓浓的亲情所包围,沉浸在亲子阅读所带来的惊喜中。有的妈妈说道:“我们要为辛苦付出的老师们点赞!家长为孩子做什么都是应该的,而老师是世界上跟我们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希望我们的孩子更加优秀、更加完美的人。他们默默地为我们孩子辛苦付出,作为家长,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放下手中的一切好好陪伴孩子阅读呢?”还有的家长说道:“有了亲子阅读,一家人的共同语言也多了。孩子还时不时地朗诵着一则小故事,让我们全家人都其乐融融的。”有的爸爸谈道:“跟儿子一起读书的感觉真好,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我们俩又亲近了不少。”就这样,母子关系、父女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在这样充满爱与温暖的交流中,每天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活动结束后,赵苗又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当一张张亲子阅读的照片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都沉浸在温暖的回忆中,所有人都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一次,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在参加了她们的活动后,由衷地对她们说:“谢谢你们,让我参加了这么高质量、这么感人的活动!”这些有故事、有温暖、有快乐、有家的温度的创新活动,让家长们记住了赵苗所在的学校,也记住了她。
教科研工作的创新是对赵苗最大的挑战。“十三五”期间,赵苗又带头申报了课题,并给学校老师进行相关培训,使得学校课题立项率居全县第一。为了完成课题实验,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她带领课题组以及语文教师团队深入研究,梳理出校本教材,开发了“互联网内寻传统”“互联网内话节气”“当诗遇到曲”等新课程;设计出《欢乐中国年》研学手册,举行了“互联网内寻春节,传统节日学传统”的交流活动。她们的课题汇报课在全县引起轰动,全新的课型,全新的教学活动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高度评价,引领了长岛教改的新方向。
2017年秋,国家教育部刚刚颁发研学旅行相关文件,赵苗就认真学习文件,认识到她所在的海岛具有丰富的研学资源,便同学校综合实践老师精心策划了长岛首次研学旅行———小海娃寻仙山。她和其他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蛇岛———大黑山,寻访百年校址、万年遗址、亿年地质,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时的县委书记亲自指示号召全县所有学校向她们学习,省市电视台也相继报道了她们的活动。她们创新的研学路线也成为长岛综合试验区的品牌研学路线。去年秋,她和她的团队设计出了非遗研学手册,带着学生又走进了大海深处的小岛———砣矶岛,以“渔家号子”为研究主线,寻找渔号背后的故事,挖掘渔号背后的海岛精神,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创新与实践活动中。
海岛学校非常需要打造优秀团队来塑造学校品牌。对于一个团队,创新思维与坚定的信念是最重要的。去年秋,学校语文组一位年轻的教师第一次讲全区观摩课。下周二就要提供现场,周五的试讲效果还不理想。老师们纷纷表示了担忧。可是如果换人了,一是对这位年轻教师打击很大;二是对语文团队也是一个否定;甚至还会给大家带来一个不好的暗示:做不好的事可以随意放弃。如何取决间,赵苗想起了自己的一次讲课经历……
2011年秋,第三次支教时,赵苗参加了烟台市语文优质课评选。当时若是回到县城备课比赛,不算上天气变化耽误船期至少也得需要半个月。可这样一来,既会耽误学生们的课,也会给其他老师增加工作量。反复思考后,赵苗选择每天下班后在QQ上和教研员进行沟通。她把在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在教案上,教研员逐字逐句给她修改,不知多少次推翻重来,几易其稿。直到赛前最后一天回县城试讲一次。那次讲课有123个老师参加,最后选了24节课展示,她非常幸运地参加了最后的展示,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回忆这段经历,她一直特别感谢当时的语文教研员王波,她让赵苗懂得敢于创新才可能超越;她也特别感激出了赛场之后遇到的烟台市语文教研员孙明芝,当时孙老师给予了赵苗极大的肯定和鼓励,奠定了她在海岛上也可以成为优秀教师的信心。
想到这里,赵苗决定一定要让这位年轻的教师讲,她要和她一起备课。当天晚上,赵苗仔细思考了一下,想到这位老师白天试讲不成功,除了经验不足,还有教学思路陈旧的问题。反复查阅资料后,赵苗确定了新思路。周六一大早,赵苗就打电话给那位年轻的老师,询问备课情况,说昨晚跟其他老师讨论出了更好的思路。焦虑不安的老师一听非常高兴,而赵苗这么说,就是想让她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周一上午,那位年轻的老师带着完全不同的教案又一次试讲。课堂上,当她的引导出现问题时,赵苗就站上讲台亲自示范,一遍不行,就好几遍。下午放学,赵苗没有回家,直奔录播室陪着她备课,把课从头到尾仔细地又给她梳理了一遍;嘱咐她晚上回家再修改,对着课件反复试讲。
周二上午,这位年轻教师成功地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的课。别具一格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让大家耳目一新,课堂上亮点不断,得到了一片赞扬,她激动极了。课一上完,老师们就冲赵苗竖起大拇指,说:“天哪,太佩服你了,你是怎么做到的!简直是质的飞跃!”其实,质的飞跃何止是这堂课,还有一个个年轻的老师,还有赵苗所在的语文团队。这些年,无论是哪个语文老师讲课,赵苗都会把他们的课当自己的课去准备,逐字逐句地推敲打磨,从课堂语言到板书设计,所有细节都为老师考虑到。他们正是和赵苗经历了这样的一次次折翅重生般的历练,才成长为长岛综合试验区最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团队。这次经历,使赵苗再次意识到,只有创新,才会生发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只有看到成长,才会不断激发每个人的潜能,进而打造高凝聚力的团队!
“苔花也学牡丹开,才成花中第一流。”扎根海岛24年,赵苗由一个普通的海岛姑娘成长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不能不说是大海赋予了她许多灵性与韧性。24年来,有许多次机会可以改变赵苗教师的身份,她也接到岛外更好学校的橄榄枝,但最终都放弃了。因为,她爱这片蔚蓝。她相信,这片蔚蓝成就了她,也能成就许多像她一样的海岛孩子。所以,她愿终生守护那片蔚蓝。
(《山东教育》2019年9月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