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发布日期 : 2019-07-14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青岛十七中选课走班系列工作的开展
山东省青岛第十七中学
“教育是服务业”回归教育的本义: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从事教育服务的主体是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服务的手段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产品———课程,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
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完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需求
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遵循选择性教育理念,根据学校的办学实际,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青岛十七中在积极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具有特色的产品———美育课程和理工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提供多样的课程选择空间,把选择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009年,学校确立“以美育人”的办学思想和“求真、向善、尚美”的办学理念。同年申报“十一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美育人,求真求善———普通高中育人文化特色构建》。课题立足学校美术教学的成绩积累,从美术教学走向美育,构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大美育”观,建立起兴趣爱好类、专业技能类、学科拓展类、身心健康类等门类齐全的美育课程体系,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
从建设制造强国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依据市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资源优势,学校于2014年起先后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建立联合育人及合作关系。确立了“美育突出、理工见长、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致力于培养美育突出、理工见长、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和社会中坚人才。逐渐建立起一主线、三领域、五特性的理工课程体系。
“一主线”(课程目标)———提升理工素养,挖掘理工潜能。
“三领域”(课程内容)———实验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人工智能课程。
“五特性”(课程特点)———统一性、灵活性、选择性、创新性和开放性。
帮助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专业化发展需求,成就学生兴趣和优势方面的卓越发展。
二、做好生涯指导,选准兴趣学科
课程有了,学生怎么选?选什么?为什么这样选?只有每一个教师认真面对并深思熟虑和做好指导,才能让我们提供的产品课程落地生根。
初中到高中,大多数学生尚未对未来建立起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学科爱好和优劣势缺乏完整科学的认知,选课的概念是模糊的,往往是“跟着感觉走”,凭感觉选择,没有综合分析自己的优势、未来的高考和就业需求。还有的学生直接把选择权交给了家长。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的选课指导。这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风格、人格魅力、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学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发展导向,加强全员育人导师制,实行导师项目制实践研究,召开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研讨会,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实现对学生的高位引领。
学校以青岛市德育品牌“育德励志”为抓手,将心理健康和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整合,深化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教研,细化各年级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提升生涯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职业爱好。
生涯规划教育,需要解决三个最核心的问题:一要让学生知道“我是谁?”(爱好、态度、特征、价值);二要引导学生确立“我要去哪里?”(即带领学生探索职业的世界);三要让学生清楚“我如何到达那里?”(即引导学生制订个人学习、成长计划)。通过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发展等环节,培养个人的生涯发展能力,引导个人正确认识自我和职业环境,培养与提高个人生涯规划和生涯适应的意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与自主发展的能力,在压力和挑战面前能够进行自我激励和坚持。最终指导学生从“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或“职业”)走向“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三、打造智慧校园,提升服务品质
为更好地开展选课走班,适应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首先是推进“互联网+教育”融合创新试点,打造智慧课堂,通过智慧课堂实现了教室内多种终端设备的无缝连接和智能化运用改变课堂结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移动设备在无须互联网的状态下,实现点对点的通讯与交互,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同时,实现统一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加强数字化在教师发展、教学分析、选课排课、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和科学化的教育评价体系,科学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教育智慧化水平。通过打造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空间,构建学校的校本资源平台。在教师空间中,教师通过微课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发布、直播,通过个人教学资源的订阅、管理与推送共享,通过留言评论、群组交流等,形成个性化、多功能的网络教学科研服务环境。通过对教师资源的整合形成校本化网络课程。
教师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即时获取准确的学情信息,利用移动端设备直接书写,并将书写内容投送到教室的显示设备与学生的手持设备。教室联通了互联网,实现课堂在线直播。教师通过手持设备,将课堂教学全过程录制下来(包括声音、视频、PPT课件及板书等),形成新的教学资源,通过智慧课堂云平台实现资源云端共享。
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将学生放在中心的教育,应当是把服务理念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教育,实现真正的人文关怀。
(《山东教育》2019年6月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