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标准的规划与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 : 2020-09-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博文中学   胡学发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强化了选择性教育。实施选课走班教学,迫切需要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课程选修、高校招生志愿选择、生涯规划等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这些因高考改革而催生的新问题、新变化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挑战,这都对高中开设生涯教育提出了现实要求。

 

一、研制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标准的意义

 

研究制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标准,不仅是落实高中课程方案的需要,也是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选择性教育的需要。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标准是高中生涯教育课程实施、管理和督导评估的纲领性文件。教师依据标准要求确定出适合的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生涯教育计划,进行校本化教学设计,实施个性化教学,这将为高中生涯教育的实施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一)规范高中生涯教育实施的需要

目前,我国生涯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当前生涯教育不仅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流于形式、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而且研发缺位,缺乏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配套的课程标准对生涯教育的实施进行规范和指导,使生涯教育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并落到实处。

研制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标准,就是尝试明确高中生涯教育的基本要求,规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并据此编写高中生涯教育教材。

(二)提高高中生生涯规划能力的需要

美国《21世纪素养框架》将“生活与职业素养”列为三大核心素养之一。我国20107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之一是“具有自主发展的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而在当前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背景下,很多高中生唯分数至上,对未来发展无暇顾及。

因此,在高中段实施有效的生涯教育课程,就是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有目标、有理想、有方向的人”,能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能力素质、职业愿望结合社会职业分类和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方向,在努力学习与拼搏进取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职业规划与事业愿景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这无疑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期许。

(三)提升高中学校课程领导力的需要

课程领导力是以校长为核心的课程团队为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划、执行、建设和评价能力。生涯教育致力于实现学生的自我推进,这正是课程领导力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的具体体现。生涯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的过程,必须抓住生涯教育课程建设这个核心,以实践为导向,给予学校开发课程、创建特色的自主权,将校长团队、专家团队和教师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整合起来,做好生涯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处理好课程与育人价值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提升素养之间的关系。这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标准的规划与实践研究,能够有效提升高中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建设生涯教育特色课程,关注生涯体验研究,提高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能力。

(四)推动生涯教育理论本土化的需要

目前关于生涯教育课程的理论大多是由国外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提出的,国内高中生涯发展指导理论、本土化研究都比较少;生涯教育、生涯规划或学生发展指导的政策性文件多,如《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河南省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山东省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青岛市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实验实施方案》,但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缺乏系统的本土化课程。

在推进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的过程中,结合校情学情的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对本地高中学校的生涯教育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可以构建彰显地区特色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总结科学、有效、操作性强学的实施策略,为国内其他地区普通高中推进生涯教育提供课程支撑和经验借鉴。

 

二、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标准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研制了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标准

根据本区域多所普通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实际,借鉴浙江、上海等高考改革先行省份的成功经验,从制定生涯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入手,对生涯教育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界定,同时从实施方式、组织形式、课时规定、校本课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

1.生涯教育的课程性质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认为,生涯教育是运用系统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深度认知,优化学业设计,增强生涯探索意识,提高生涯管理能力,掌握生涯规划方法,寻求最佳生涯发展路径,在不断选择与取舍中实现自我推进的发展性教育活动。高中生涯教育是一名合格高中生的必修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中生涯教育的重点是做好高中与大学的衔接。高中生涯教育基本目标是:自我认知和发展、生涯探索和规划、生涯定向和管理、职业期许和体验。

2.生涯教育的基本理念

我们认为,生涯教育基本理念包括:明确服务于国家、社会与个体需求的课程导向;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具有学段特征的课程内容;探索多元化课程教育路径;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

研制的《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标准》明确了生涯教育基本理念,提出了信息分析、自我认知、生涯意识、生活精神等四项生涯教育的核心素养。

3.生涯教育的核心素养

生涯教育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智能、兴趣以及对社会与职业的理解,规划未来人生的能力。同时也包括为未来职业人生所需能力自觉努力、主动学习的意识与实践。具体包含信息分析、自我认知、生涯意识、生活精神等要素。

1)信息分析

信息分析是开展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应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了解初中和高中课程、学科知识体系、学习要求的差异;了解国内外自己关心的高校专业信息包括专业学科要求、专业技能要求、发展趋向;了解国内外社会职业需求、人才市场需求;了解、感知不同职业发展趋向和特点;充分了解生活、社会、工作、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探索这些方面的过程中积极与他人交往、互动,促进个人能力的发展,了解自身可能的生涯道路。具体包括测评分析、学业分析、职业分析等内容。

2)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开展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发现自己的潜能,初步了解生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主动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要求个体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有效运用人际沟通的技巧与他人交往、互动,并且意识到成长和变化是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一部分,应具备灵活性与适应性。具体包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自我选择等内容。

3)生涯意识

生涯意识的养成是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保证。重点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培养国际视野,学会制订明确且可行的发展目标与计划,明晰各种环境条件等因素对生涯决策的影响;掌握生涯决策的方法,提高自主决策的能力;学会情绪管理和时间管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提高自我监控与调节能力;学习解决生涯规划中面临的困惑问题,学会应对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变化,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生涯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4)生活精神

生活精神是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终极追求。个体应当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掌握升学和学业所需技能,养成正确的学习休息方式,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动机;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专业性向,完成学业标准和升学要求,有能力完成高中的生涯规划,有生机勃勃的快乐生活;能自我激励;理解各种社会规则、法律、道德定律;遵守道德规范,做一个守法崇德向善的公民;具有创业精神,追求生命尊严和价值;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生涯教育的课程目标

生涯教育主要包括生涯规划认知与生涯规划能力。其中生涯规划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认知、对职业的认知、对教育的认知。生涯规划能力包括生涯定向的能力和生涯决策的能力。高中生涯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高中生的生涯意识、增强自我生涯探索的兴趣、提高自身的生涯决策能力以及个体规划自己未来的意识与能力,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工作、生活之间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扩展和完善学校教育的功能。(见表1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标准》是指导高中段生涯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一个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对生涯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估的依据,对指导区域性高中生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构了高中生涯发展指导系统

我们重视跟踪各普通高中在生涯教育方面的实践研究,围绕自我探索、学业选修、职业认知和专业选择四个版块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活动设计,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建构完整的生涯教育过程,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掌握生涯规划方法,将学业、专业和职业进行整体架构、融合发展,形成学生个体、同伴、教师、家长、校友、社会企事业单位多元协同的生涯指导系统。

1.自我探索指导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活动。我们梳理了著名生涯学家舒伯、霍兰德、加德纳等对自我认知的经典论述,从气质、性格、兴趣、潜能和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学生多维度自我认知,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提升的能力。

通过分析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学家舒伯的生涯彩虹图,让学生明白人在一生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要完成不同的任务,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通过美国生涯学家霍兰德的兴趣理论解读,分析每种兴趣类型的特点、适应职业和适宜专业,指导学生进行“霍兰德SDS职业兴趣测试”,发现自己的兴趣,探索与此兴趣相匹配的职业,帮助学生制定兴趣培养计划,为大学专业的选择提供参考。

通过解读世界公认的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对高中学习的影响以及适应的职业,为学生量身定做了气质测评试题,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他评,认识自己的性格类型和特质,探究自我塑型、完善人格和矫正不良性格的方法。

通过分析美国生涯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明确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智能的行为表现及适合职业,引导学生进行智能测试,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挖掘最大潜能。

通过生涯学家舒伯的12种职业价值观介绍、价值观实际案例解读、价值观“拍卖活动”和价值观测评,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开发设计了自我认知测评体系。我们开发的自我认知测评有:霍兰德SDS职业兴趣测评、MBTI职业性格测评、气质类型测试、加德纳多元智能测评、职业价值观“拍卖活动”策划等。在开发时,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测评时不仅包含职业测评应有的选项,又在测评内容上加上适合他们特点的选项,使其智能化、丰富化、趣味化,确保测评适合、适用、适度,有操作性,有科学性,有前瞻性。

2.学业选修指导

3+3”高考新模式下如何做好“63”,选出自己适合选、需要选的等级考科目,选课后如何统筹自己的学习,考出理想的成绩,考入理想的专业,我们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选课的基本原则与具体的指导策略。

1)选课的基本原则

理性的选择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每位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学业状况分析、职业理想梳理的基础上,还要分析高校不同专业的报考要求,明确不同学科与未来职业的关系,了解未来职业的需求与当下学习的关系。为此,我们确定的选课基本原则是:尊重兴趣+结合实力+回望规划。

尊重兴趣。兴趣是人类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源泉,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前提。调查研究表明,学生的学科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呈正相关的关系。学科兴趣是学业成就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探索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学科,并把它作为高考的选考科目,是学业选修的前提。引导学生关注所选学科与大学专业的关联度,一是要了解高校招生的报考要求,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大学和专业对选考科目有何要求。二是探索感兴趣的大学专业,了解这个专业所学内容是否符合你的兴趣,是否能发挥你的潜能,将来的就业方向都有哪些,学习这个专业能带给你什么优势等。

结合实力。实力包括自身实力和学科竞争力。兴趣代表发展方向,实力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兴趣和能力之间一定要优先考虑实力。选择选考科目的依据应该是自己的优势学科,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要务必考虑该学科的竞争强度,一般应选择竞争比较小的学科。把自身实力与学科竞争力结合起来考虑,是选课的关键因素。

回望规划。选课是为自己的未来作准备,因此要尽可能遵循自我的生涯规划,把选课作为成就自我生涯发展的重要支撑。

2)选课的指导策略

选考组合的选择策略:排除法+优选法。

排除法。首先确定不选科目,主要是自己不感兴趣、学习有困难、成绩不理想的学科。

优选法。从排除后剩下的学科中渐进选择三门选考学科。第一门可以选择与自己能力倾向最匹配的学科,考虑自身成绩是第一位的,这决定了后续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是最基准的原则。第二门课程选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对该学科的兴趣呈正相关。第三门可以选择与你未来的专业、高校、职业意向最匹配的学科。

若有两门学科难以取舍时,建议优先考虑文理搭配,因为这样有利于全面、可持续发展。不建议全选文或全选理,如果实在不喜欢物理化学,至少选一门生物。

物理科目报考范围广,但不建议单纯出于“报考范围广”的目的选择物理。毕竟即使不选物理,也有足够的可选范围。如果想考顶尖名校,最好还是选学物理。政史地在报考范围上没太大区别,选一到二门自己喜欢的。

3.职业认知指导

我们从职业的基本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职业和职能、创业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职业探索的相关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未来职业的初步认识和规划。

在当前世界产业重组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带来意想不到的创业机遇。当我们选择一个职业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根据职业探索的目的和探索行为的程度以及信息距离的远近,我们可以把职业世界探索的途径概括为三类:

一是查阅,即通过书籍、报纸和视听媒体等方式获取职业咨询。这些信息离使用者较近,搜集便捷、易获得,信息丰富。其不足是搜集的信息是间接的、隔离的,可能与现实有差距,探索者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形成强烈的动机。

二是接触,即通过与人交流、参加招聘会或到人才市场搜集信息。这个途径可以先从父母、亲人、老师、朋友等身边的职场人开始,逐步寻找到感兴趣的人士交流,可以获取更深入的职业信息。

三是体验,即通过实际参观、实习实践等方式直接体验职业世界。正如一句名言所说:“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做,我会明白!”对职业的体验也不例外。通过课堂、网络和出版物等方式,我们可能对职业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但对职业的了解仍然停留在认知层面。体验职业,参与到工作环境中,感受工作的过程,最有利于我们真切地了解职业,把自己和世界连接起来。

探索职业世界的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方法综合使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可以采取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探索,同时关注互动、关注情境、关注体验。

4.专业选择指导

3+3”高考新模式带来的变化就是从分数导向转化为专业导向。这样的高考政策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方向。因此,了解大学办学特点及其专业设置特点,了解大学专业要求,了解多元高考渠道,掌握一定的决策策略和自我管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应该是高中生涯教育的目标之一。

要认识大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基于基础数据认识大学,了解985”“211”和“双一流”的区别。了解大学的专业特色。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这些都关系到考生所选择的专业是否拥有更好的人才培养条件。熟悉大学的文化和育人理念,每所大学都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理念。在确定目标大学后,考生如有不清楚的问题,可考虑与大学招生办公室联系,以获得最新的准确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要了解多元的升学渠道,包括普通高考(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春考、专项计划等多方面。

要了解大学的专业。了解专业设置。高校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一级学科本科教育中称为专业类,二级学科本科专业目录中称为专业。了解专业探索方式,包括线上探索,具体指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平台进行专业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包括各高校官方网站的“招生”专栏、高校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线下探索,比如参加高校的校园开放咨询日,可以和高校、学院的老师、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面对面了解信息。同时,走进校园也能真切地感受校园的氛围,与高校老师或是已进入大学就读的学哥学姐进行交流,考生的疑问也可获得个性化的解答,甚至可提前获得专业学习的建议和感受。

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大学的专业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接受3-5年的专门培养,比较快地掌握相应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但专业与职业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一对应关系。了解专业选择,避免“望文生义”、只选“热门”等误区。

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策略,立足未来进行专业报考设计:

志向优先型:有明确志向的考生,期望所填报志愿尽量发挥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以及潜能;决心在某个专业领域发展,专业方向已定,只需依靠个人分数选择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院校。

就业优先型:立足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将其作为首选因素。为保证能顺利就业,尽可能选择未来几年后就业相对较好的专业类群,依据自身分数调整填报院校档次。

深造优先型:上大学只是打基础,考研和出国深造才是目的。选报志愿时尽量选择设有研究生院的名校。

录取优先型:对于分数较低的考生,以保证能够录取为目的。重点关注往年刚过录取分数线或者计划未满的学校,至于其他因素,如地域、档次、专业,能满足多少满足多少。

兼顾综合型:部分过了重点线的考生,各方面因素都要考虑,需要综合比对,找到自己想上的大学,利用填报志愿技巧,挑选适合自己填报的院校。

了解诸如“有冲有保”“校线差”“排位定位”等志愿填报方法。

了解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中会用到的面试有关知识,包括面试的方式、面试问题的方向、面试的准备、面试的压力调整等。

(三)开发了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

生涯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生涯教育课程的开发与体系建设过程。在研究、实践过程中,积累了生涯教育优秀课例,开发了生涯教育精品课程,汇编了高中生涯教育读本,构建了彰显地区特色的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架构。

我们通过生涯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比活动,一师一优课、优质课、公开课的评比、展示等活动,积累了大量优秀教学案例,汇编了《优秀生涯规划教学案例集》。这些教学案例从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探索适合高中生的学习方法,了解高中课程与大学专业的关联度,教会学生培养职业素养的途径等,较全面地介绍了生涯规划教学的步骤及方法,操作性强。

考虑到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人数少,经验缺乏,分布分散,资料不足,现有的一些生涯规划指导课程(读本)设计缺乏体系性、科学性和发展性,我们充分发挥区教研员的召集和引领作用,聚全区力量开发建设生涯教育课程,分生涯故事、生涯认知、生涯拓展、生涯探索四个层面,分20个专题开展生涯教育,形成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实践体验、以生为本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生涯课程《高中生涯教育读本》。在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标准指导下,集中优势力量建构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不仅有效规范了生涯教育课程开发,使生涯教育课程实施落到实处,而且也有效带动了生涯教育课程配套资源建设。

(四)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

生涯教育课程的规范实施,保证了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真正落地,为不同家庭、不同学生提供具体、贴心的指导和服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外部世界(专业、职业等),认识自我与教育的关系,认识教育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而有效地作出生涯决策与行动。其中面向学生选课指导的学业选择、职业认知和专业填报三个版块,最受学生欢迎。从问卷来看,学生对自己的选课满意度高达98%以上,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显著提高。

生涯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过程,是教师们认识、理解生涯教育的过程,也是实施生涯教育、反思生涯教育的过程。每一次生涯教研活动教师都精心设计成专题活动,既有课例展示,也有理论学习。通过课例点评、头脑风暴、主题沙龙将教研过程变成生涯教育理论学习、教学资源构建和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过程,有效促进了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成长与进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生涯教育的深化研究,将生涯教育向初中学段延伸,研究中学阶段生涯教育一体化设计、实施的有效策略,完善生涯教育课程标准,重组生涯教育课程内容,突出指导服务,强化生涯素养培养,为中学生认识自己和世界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机会。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青岛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生生涯教育课程标准的规划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山东教育》202078月第2930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