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评论 > 正文

教育的终极关怀:培养独立人格

发布日期 : 2020-03-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教育有没有终极关怀?有的,就是培养独立人格。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又说“君子不器”。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观点体现了教育的终极关怀:培养大写的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具有独立人格的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成白话就是:身处污浊环境却能洁身自好,经过文化洗礼但不炫耀自恋,虚心正直,不依不傍,历久弥新,纯洁独立,具有自尊,凛然不可侵犯。

独立人格范式的核心是自强。我们讲自信,其实,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归根到底取决于自强。一个体格强壮的人,就敢于抡锤挥斧;一个技艺高强的人,就能够勇挑重担;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就不会随风摇摆;一个思想强大的人,就不惧征服世界。

怎样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需要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青少年时期尤为关键。这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长见识的关键时期。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所以,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主要是看其能否让学生强大起来。能够培养学生迈进高一级学校,当然是强大的标志;能够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当然是强大的标志;能够让学生找到发挥自己优长的位置,当然是强大的标志;能够培养学生具有深刻的思想、坚强的意志,当然是强大的标志。总之,你能让学生站立起来,就是在培养他的自强能力。基础教育,一定要打好基础,培养学生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独立思考。考试成绩差不可怕,只要努力学习就行;家庭贫寒不可怕,只要有志气就行;长相丑陋不可怕,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行。心灵扭曲是可怕的,精神麻木是可怕的,灵魂堕落是可怕的。教育一定要给学生摔倒了自己爬起来的锻炼机会,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巨大潜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不能挑选学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那种挖空心思把好生源集中到自己学校的做法其实是在毁坏教育,孔子的“有教无类”才是真正伟大的教育家的情怀!

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做事情不是为了讨好什么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不是别人手中的棋子,更不是别人手中的玩物。他可能贫穷一点,但绝没有摇尾乞怜的奴相;他可能没有官位,但绝不会拍马溜须;他可能没有什么名气,但绝不可能做偷鸡摸狗之事。他也许会犯错误,但知错就改,接受教训,不再犯同样错误;他也许会痛苦,但痛苦只能使他更加坚强,绝不会使他低头。   

孔子鄙视“小人儒”。我经常想,孔子一定是一个内心非常强大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更多是培养功利主义者,培养了很多“小我”,很少有“大我”。培养“小我”固然是必要的,没有“小我”就不会有“大我”;但只培养“小我”是可悲的,因为“小我”的独立人格是有局限的,有些人为了保住“小我”就会丧失独立人格。超越“小我”,走向“大我”,才能真正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因为“大我”有担当意识,有悲悯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很快从个人得失中走出来。具有“大我”境界的人,内心一定是强大的,人格一定是独立的。

学生具有独立人格,国民才能具有独立人格。于漪说:“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师一个肩膀担负起学生的今天,一个肩膀担负起祖国的明天。”国民具有独立人格,国家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过:“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明白了“修身”之道,就是明白了教育的终极关怀,就是开启了独立人格培养的大门。教育要唤醒每一个沉睡的灵魂,让其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一个人一旦具有了独立人格,心中就拥有了朝阳,就能够照亮他人,照亮世界。

 

 

(《山东教育》202012月第3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