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评论 > 正文

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发布日期 : 2021-12-12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本刊评论员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贯穿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以美育人,培养美的人,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音乐和美术是开展美育的重要载体。科学家钱学森说:“我是超级‘音乐迷’。”他还说:“艺术的修养,对我后来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了科学的创新思维。我们当时搞火箭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们交流中产生的。”音乐和美术不仅可以启发人的创新性思维,还可以滋养人的心灵。教育家蔡元培说:“专治科学,不兼涉美术的人,难免有萧索无聊的状态。”要克服这一弊端,蔡元培认为,“就要求知识以外兼养感情,就是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就是治科学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在学校教育中,不要因为升学考试不考音乐和美术,就忽视、淡化音乐和美术教学,而应当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智慧和滋养学生心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切实在课时、师资、条件建设等方面予以保障。要灵活多样地开展音乐和美术教育,让学生逐渐培养出一种终身受益的艺术喜好。制定科学、细化、可操作性强的评价考核指标,加强对学校音乐和美术教育开展情况的评价考核。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学校美育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中华民族在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创造出富有东方民族特色的美学体系,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加以传承和发扬。学校教育在倡导学习世界一切美育精华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对我们自己民族美育精神的学习。要在语文、历史、政治、科学、体育、劳动、音乐、美术、书法等诸多课程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培养学生符合民族特点的审美趣味,用中华民族的美学观念滋养学生的心灵。同时,也要坚持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原则,将人类创造的一切美育瑰宝,引入中华美育精神的长河,生成更加朝气蓬勃、富有生命力的中华新美育精神,培养出一代代善于发现美、懂得欣赏美、勇于创造美的新人。

学校要重视美育载体建设。首先,要建立一支重视美育、有较高美学修养的教师队伍。通过师资培训,更新教师的美育观念,引导教师不断提升美学修养,真正成为美育的示范者。其次,要为美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场所和器材,加大对美育的经费支持。再次,要强化美育科研,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开展美育的规律,加强多学科融合实施美育的研究。最后,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美育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活动方式,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组织艺术特长竞赛,激发兴趣,展示才华,形成浓郁的美育氛围。

美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开展好学校美育,还要开展好家庭美育、社会美育、生活美育、环境美育。美,是无处不在的;美,也是需要人们去创造的。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无论是在社会场合中还是在自然环境里,都要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气息,接受美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美育实践,在实践中培养美育核心素养,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高尚兴趣、道德情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于塑造一颗美的心灵。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是快乐的,一个懂得欣赏美的人是优雅的,一个勇于创造美的人是幸福的。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在美的阳光里,用美的心灵去感知世界美的本真,将来走向社会,去创造更加美的世界。

 

 

(《山东教育》202111月第4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