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转宿舍成了青年教师温馨的家

发布日期 : 2021-10-10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盛夏时节,高大的法桐绿荫如盖,澄澈的池水碧波荡漾,翠竹迎风摇曳,芙蕖向阳怒放……这可与花园媲美的景致出自青州市邵庄学区的教师周转宿舍大院。
周转宿舍大院建成了“花园”,这其中蕴藏着怎样的智慧,又透露出怎样的人文情怀?邵庄学区主任崔国立给出了答案:“邵庄镇地处青州市西部山区,学校布局分散,交通不便,距离城区最远达30公里。靠什么吸引教师、留住教师?秘诀不一而足,教师安居工程便是其中一个。”
以安居换安心
2014年起,青州市启动乡村青年教师安居工程,先后建设周转宿舍项目23个,覆盖学校84所,安置教师410余人。邵庄学区周转宿舍是该市安居工程的标杆。特别是近年来,邵庄学区多方面筹集资金,对邵庄初中闲置校舍进行改造,建成教师周转宿舍32间,安置教师30余名。学区对每间宿舍进行了区域分隔,卧室、客厅、厨房齐备,宿舍取暖、照明、洗浴等设施齐全,炊具、餐具、衣柜、桌椅等生活必需物品配套到位,打造起了“青年教师之家”。
“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有梦想、有激情、知识新、专业强,为乡村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他们也面临着生活上的现实困难。为他们提供一处安居之所,正是对他们梦想与激情的呵护。”谈及建设教师周转宿舍的初衷,邵庄初中校长唐敬习语重心长。
事实正是如此。许多新教师满怀激情地来到邵庄任教,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又让他们面露难色。周转宿舍让生活不便的难题迎刃而解,他们的心随之都踏实了下来。
“如果没有教师周转宿舍,我不太确定最初能坚持留下来。它就像一个纽带,将我的工作与生活连接在了一起,也将我的教育梦想与现实连接在了一起。”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青年教师小李娓娓道来。
由单调变高雅
青年教师的生活本该是多姿多彩的。如何营造浓郁的文化气息,实现周转宿舍“提档升级”,学区领导费尽了心思。
宿舍前的假山错落有致,池塘边的松树郁郁青青,水中的锦鲤自由自在地游弋,一派诗情画意的景象。受此启发,管理者以词牌命名宿舍,再配上两句词,让宿舍变得高雅起来。
为丰富青年教师文体生活,学区还改造建设了教师休闲活动室,配备了围棋、乒乓球台、钢琴等文体设施,让教师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此,安居工程也从单纯的周转宿舍升级为名副其实的“教师之家”。
变管理为服务
“想让教师住得舒适,还得增强服务意识,让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办到教师心坎上。”邵庄学区分管教师工作的王国成这样说。他带领学校工作人员与青年教师座谈,询问教师生活方面的需求,制订出一系列宿舍管理办法。
按照管理办法,申请入住的教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刚步入社会,让他们在山区安心任教,首先就要给他们一个温馨的居所,让他们拎包就可以入住。二是待产和哺乳期教师。她们需要有一个歇脚、哺乳的空间,周转房解除了她们的奔波之苦。
在精细管理的基础上,邵庄学区又修订完善了《“青年教师之家”住户公约》《文明之家评选办法》等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便利条件,实现了教师周转宿舍“整体规划有高度、服务管理有温度、人文气息有厚度”。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是学区从“管理者”到“服务员”的角色转变。
融小家入大家
近年来,邵庄学区引进教师50余名,安居工程让他们原本动摇的心安定了下来。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每一天,让自己的“小窝”美起来,共同描绘多彩斑斓的人生轨迹。
“我们立足工作实际,不仅对青年教师给予生活上的帮助,也通过‘长桌饭’聚餐等活动给予他们文化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引领,推动生活与工作的融合。”崔国立介绍道。
生活上有了保障,工作上就有了动力。邵庄学区成立了“培新”青年教师成长联盟,依托“稷下学宫青年大讲堂”,定期举行“教师读书会”“专业课研讨”“稷下论道”,形成“梯度培训、交互研讨、纵向贯通”的立体式教师成长机制,促进青年教师教研水平快速提升,让小我融入大我,让小家融入大家。
青年教师的进步和成长,带来的是学区整体师资结构的优化。邵庄学区趁热打铁,构建“新苗奖、新秀奖、芳华奖、风华奖、红烛奖”五阶段教师表彰机制,让每个阶段的教师都找到自己的职业成长曲线,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