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援藏路上铸忠诚——记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青岛西海岸新区致远中学援藏教师张立双
发布日期 : 2021-09-16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一枝一叶总关情 援藏路上铸忠诚
——记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青岛西海岸新区致远中学援藏教师张立双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致远中学
张立双,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致远中学历史学科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在24年的教学生涯里,他始终坚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班级管理和教学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低头有坚实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2018年,山东省组建第二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团队,张立双毅然报名。2018年8月,作为山东省选派的50名定点支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高中教师之一,张立双将使命和爱心放在肩上,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跨越万水千山奔向日喀则。三年的艰苦守候,一千多个日夜的孜孜付出,他在雪域高原上建树起博爱奉献的价值坐标,如同一棵美丽的格桑花悄然绽放,刻写下无悔的生命印痕。
一枝一叶总关情,援藏路上铸忠诚。西藏人民给了他家的温暖,他也把日喀则当作第二故乡。他用扎实工作默默奉献践行初心使命,镌刻成对教育援藏事业的无限忠诚。他用爱心和热情去传递全国人民对藏族人民的关爱与支持,生动书写一个又一个爱的故事。
志翔雪域终不悔
心中有爱,脚下有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日喀则海拔3860多米,氧气含量不到内地的60%,克服高原反应是每个到这里的人需要过的第一关。来到日喀则,迎接张立双的首先是头晕、头痛、手脚无力、睡不着觉,接着就是嘴唇起皮、开裂,鼻腔出血。好在援藏团队给予了及时的关爱与帮助,第一批援藏教师陈寿昌给他送来了大桶水,送来了药品和洗漱用品,并向他传授高原生活的经验,让他感到了远离家乡八千里之处的温暖。
刚到日喀则不久,因所乘坐的班车发生交通事故,张立双膝盖受伤。有两个月的时间,他总是一瘸一拐地上班。2018年11月和2021年4月,他两次重感冒发烧都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平常人们感冒几天就好了,可在高原上感冒却是很可怕的事情,因为时间一长容易引起肺水肿,而肺水肿却是致命的。但他两次重感冒都坚持带病工作。作为一名在教育园地耕耘了20多年的中年教师,张立双心里始终惦记着课堂和学生。
由于这里的学生汉语基础普遍较差,在表达和交流上存在障碍。在课堂上,他虽然用普通话授课,但仍很难用正常的语速和学生交流,有时一句话需要重复多遍才能让学生真正听懂和理解。他耐心地为学生查漏补缺,努力适应学生的节奏和习惯。在一天天的磨合中,他和学生的关系也融洽起来。他制定了“低起点,多指导,激兴趣,勤落实,反复练”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并且每节课都贯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学生们越来越喜欢上他的课,他所教班级成绩进入学校级部前列。因为政治站位高,讲大局,讲团结,宣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张立双深得援藏团队尊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积极和当地教师加强教研切磋,分享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指导教师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深得当地师生喜爱。2019年7月4日,在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举行的年度表彰总结会上,张立双代表50位山东援藏教师做总结发言。
人生在世,不仅只有眼前的生活,还有诗和远方,而比诗和远方更重要的是家国情怀!为了助力西藏教育,来自黄海之滨、礼仪之邦的张立双告别了亲人,告别了80岁的老父亲。张立双的父亲也是一位共产党员,虽心中有不舍,但非常支持儿子的决定:“自古忠孝难两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尽忠就是为我尽孝了。”这坚定了张立双扎根雪域高原的信念。张立双从小有一个当兵的梦想,现在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名戍边的战士,守卫在祖国的边疆,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他克服气候条件、习惯差异等诸多困难,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讲政治、讲团结,增强能力、锤炼作风,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党建社团、爱心捐助等活动中,播撒阳光,用爱筑梦,为日喀则市各项教育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加油助力。
三尺讲台育桃李
“老师,我一定要考上大学,对得起您对我的教诲!”
这是日喀则第二高级中学高二(7)班学生丹增罗布给张立双老师的郑重承诺。
丹增罗布的进步太快了!张立双回想一年前的丹增罗布,现在的他与当时简直判若两人。那时丹增罗布在高一(9)班,在他的课上,丹增罗布老是大声说话或者上课睡觉,这让他很生气,也很头疼,经常在课上批评丹增罗布。丹增罗布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张立双认识到,必须把丹增罗布的情况搞清楚,针对性引导教育,才能帮助丹增罗布成长。他通过深入了解得知,丹增罗布家庭条件较好,认为上学无用所以才不愿意学习,丹增罗布其实挺聪明的,入学成绩是班级的第5名。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张立双制定了对丹增罗布的帮扶计划。他多次利用自习时间找丹增罗布到办公室谈话,先是向丹增罗布讲明人生理想和知识的重要性,然后强调上课违纪的严重危害,最后肯定丹增罗布的学习潜力,说只要丹增罗布用心学习,定能像高原上的雄鹰一样,飞得更高,看得更远,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丹增罗布一开始有抵触心理,张立双就耐心地说服教育,在课堂上多给丹增罗布回答问题的机会。渐渐地丹增罗布在他的课堂上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认真听课并且做笔记。张立双了解到丹增罗布很喜欢演讲,就教给丹增罗布一些演讲的方法技巧,鼓励丹增罗布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杂志,丹增罗布学习的劲头更足了。现在,丹增罗布的学习成绩已进入级部前列,而且成了班长,还成了演讲骨干。这令张立双非常欣慰,这说明他对丹增罗布的教育没有白费。
在得知张老师今年夏天就要结束援藏支教任务返回山东时,丹增罗布给他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尊敬的张老师,我由衷地对您说一声‘谢谢’,感谢您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我光明,使我及时改正了错误,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在您的教育下,现在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我一定要考上理想的大学,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当我得知您就要结束援藏离开二高的时候,我的心像剑刺了一样痛,我真舍不得让您走!感谢您把我带进历史的天空,我非常喜欢您的历史课。老师,您是我们心中的烛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您是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我们心灵……”
当张立双看到这封信时,眼含热泪,三年援藏所经历的困难和辛苦,都变成了收获的喜悦。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改变藏区面貌的根本要靠教育!”能够成为国家教育援藏战略的践行者,张立双感到任重而道远。
深度融合送春风
“张老师,您的讲座很有价值,我受益匪浅!”这是日喀则市第二高级中学年轻女教师巴桑潘多对张立双说的一句话。2020年11月27日下午,张立双在日喀则市第二高级中学党员活动室为班主任老师进行了班主任工作技能培训。做好山东教育援藏和西藏教育深度融合,为西藏教育传经送宝,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是山东组团式教育援藏重要的工作任务。因此,山东组团式援藏团队高度重视,选派张立双对二高教师进行班主任和教学业务技能培训。
除了教师业务技能集体培训外,张立双还经常利用新老教师结对子、集体备课等机会,对二高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班主任业务技能培训,鼓励他们专业发展,加强工作反思和案例积累,搞好教科研工作,早日成为名师、名班主任。张立双还非常重视利用公开课的机会,对二高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每学期的公开课,他都认真准备,精心准备教学课件和导学案,激情上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做好示范引领。他还经常去听青年教师的课,为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出谋划策。在他的指导下,巴桑潘多等一批青年教师进步迅速,成为二高的骨干教师,班级管理和教学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
“张老师,我们学校用上自来水了!谢谢您!”这是日喀则市康马县涅如麦乡中心小学校长扎西平措给张立双发的信息。全校200多名师生终于用上自来水,告别了用拖拉机上山拉水吃的历史。
康马县涅如麦乡中心小学是张立双2020年5月底到6月初到边境支教的地方。这里条件很艰苦,海拔4500多米,夏天很短。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师生的生活用水需要村民用拖拉机到很远的山上水库去拉。张立双看着村民为他准备的生活用水,都不忍心用来洗脸刷牙。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全体教师仍然很乐观,他们尽心尽责地工作,教学成绩在康马县名列前茅。张老师为这些坚守祖国边疆的教育者深深感动,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涅如麦乡小学支教的日子里,张立双一方面为老师们作班主任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培训,一边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他把涅如麦乡小学严重缺水的情况向日喀则教育局作了汇报,引起了日喀则教育局和康马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20年12月,涅如麦乡小学就通了自来水,吃水困难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能够为边疆基础教育的发展出一份微薄之力,张立双感到他的工作十分有意义。
应涅如麦乡小学扎西平措校长的请求,张立双对当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调研。张立双经过调研发现,藏族学生的汉语言能力普遍较差,这就导致了他们各学科的学业水平普遍不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加强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他借鉴内地小学语文阅读一些成功的经验,并结合藏族教学的实际,整理出一套《小学语文阅读达级方案》。
投身公益暖人心
“叔叔,你能经常来陪我们玩吗?”这是日喀则市第一福利院三岁孤儿扎西央宗在张立双离开福利院时问他的话,他肯定地点了点头,但心里有些酸楚。山东援藏教师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到福利院,给孩子们买来零食和玩具,陪着孩子们玩,孩子们可高兴了。其中,扎西央宗性格特别开朗,给张立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她哭着不让他们走,希望他们经常来。
随后的日子里,张立双经常去福利院看望扎西央宗以及其他孤儿,陪他们玩,给他们讲故事。失去了父母的爱是他们的不幸,但他们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关爱,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健康快乐成长,这也是他们的幸运。
除了关爱孤儿,张立双和志同道合的援藏教师,联合当地社会爱心人士,组织开展志愿募捐、扶危济贫等活动;在校园里成立学生会爱心社,带领社员到敬老院、孤儿院、社区等开展送温暖活动,在雪域高原唱响一曲爱的赞歌。
利用工作之余,张立双走访了附近藏族同胞,发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帮扶力度是相当大的,很多人已经脱贫致富,但仍有一些藏族同胞因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日子过得艰难。2018年12月,他联系青岛的群众性公益组织“情系日喀则教育基金会”,发起了“情系日喀则暖冬行动”。青岛市民热情高涨,积极捐款捐物。他们把这些衣物捐赠给了日喀则桑珠孜区东噶乡和江当乡的部分困难藏族同胞,并为江当乡中心小学的部分困难学生发放了奖学金和衣物。他们的善举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张立双初来援藏时立下的铮铮誓言。三年的拼搏,一千多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用高尚的师德人格,展现了山东援藏教师优良的精神风貌,赢得日喀则市当地师生的称赞,推动了汉藏民族团结,使日喀则市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9年9月,他被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评为“优秀援藏教师”,被青岛市教育局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师”;2020年9月,他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被青岛市教育局评为“青岛市最美教师”。2020年8月,他的先进事迹被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体育局写成《扎根雪域高原,绽放格桑花的美》推送到“学习强国”全国学习平台进行宣传报道。
教育是西藏的希望,孩子是西藏的未来。教育援藏,任重道远。张立双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头发斑白了许多,牙齿掉了几颗,高原红也印在满是皱纹的脸上,但他依然屹立在雪域高原,如同一棵迎风傲立的格桑花!他甘愿做一棵格桑花,扎根雪域高原,传播山海深情,为西藏教育的迅速发展,为汉藏团结,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山东教育》2021年7、8月第29、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