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杏坛论丛 > 正文

后疫情时代家校合作的挑战与路径

发布日期 : 2021-04-12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了“推进家庭学校共同育人”的新要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冲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围墙,迫使学龄儿童居家学习,家庭教育在承担其原本职能的同时,被迫接管了部分学校教育的职能,其重要性在特殊时期不断凸显出来。后疫情时代,面临线上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加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新局面,正确认识新时期家校关系的新变化,处理好家校关系,探讨家校合作的新路径,成为加快公共教育改革,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和育人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角色调换:疫情暴发形成家校合作新形势


疫情暴发后,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广大学子开启了漫长的居家学习之路。家庭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成为监督学生学习的主要负责人。家庭和学校的角色经历了一次“调换”,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尽管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基本属于“数字原生代”,国家也逐年在教育信息化方向发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学生都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自如应对居家学习的改变。上海师范大学曾对上海市中小学生展开调查,结果发现,目前上海市中小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但整体信息素养水平仍有待提升;而此前针对农村地区学生的信息素养调查发现,超过八成的学生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且不会正确运用互联网查找、处理学习信息。因此,仅靠学生独立使用互联网在家学习是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家长必须有效参与其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监督,才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保驾护航。

居家在线学习为家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使家校关系呈现出全新局面。在疫情暴发前,家校关系处于“舒适区”。学校为教育主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而家庭只承担辅助作用。家长更多承担的是照顾学生生活,传授家教家风的作用。当疫情暴发后,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导致家校关系被迫走出“舒适区”,进入“调整学习区”。一方面,居家学习意味着学生脱离了原来的学习环境,网络授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师缺位;另一方面,学生主要学习场所的转移给家长带来更大的监督压力,家长居家办公也为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更多精力和可能。因此,家庭和家长成为学生知识教育中的“主力军”,而学校和教师则被迫“退居二线”,只能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上的帮助和指导。

家校角色的突然变化给家庭和学校双方都带来了相当强的不适应,放大了双方的焦虑感。对于家长而言,角色的转变要求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更高的参与程度,能够运用更强的教育手段,但是假期的不断延长使其进入角色疲惫期,且由于孩子长时间离开学校,归属感不断减弱,散漫情绪加剧,亲子关系提升进入瓶颈期,居家负面情绪大量出现。同时,家长出于配合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和教学需要,在疫情期间必须完成各项打卡、检查、监督活动,可谓苦不堪言。对于学校而言,在线教学有相当多的不确定性,原定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被迫搁置。“不学新知识”的教学要求也引发了家长的忧虑,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学生居家意味着教师和学校无法及时直接获知学生的情况,为学校有效施行管理也带来许多负担。即便家校可以通过网络,利用微信、QQ、钉钉等社交软件实现即时交流,这种合作也会因为网络条件、家长时间不允许、孩子不能长时间看手机等主客观原因受到相当大的限制。而此次疫情充分暴露了家校合作的现有短板和既有挑战,思考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根源和解决路径成为共识。


二、诉求对冲:家校合作陷入困境的原因


传统的家校合作关系大多是学校信息对家长的单向传递,家长更多时候扮演的是被动接受者的角色。正如上文所说,后疫情时代,面临疫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在线教育方式进一步普及的局面,家庭需要在学生教育中承担较以往更多的任务,家长需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在校教育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家校之间形成了新的诉求对冲,为家校合作带来新挑战。

角色转换后的家长由于更多地参与到了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家长也展现出了更强的焦虑情绪,对学校教育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诉求。而整体受教育水平更高的80后、90后家长在互联网时代成长,拥有更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辨别力,为其充分表达诉求提供了客观前提。以在线教学的内容为例,各级教育部门从不加重学生负担、不干扰家庭生活的角度考虑,提出了不讲新课的要求,虽然得到了学校的响应,却受到了许多家长的质疑。北师大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在疫情期间针对“您认为在线教学应如何安排复习旧知识点与讲授新知识点”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对讲授新知识点表达了倾向性意见的家长超过总人数的六成,在这六成中又有超过九成的家长对讲授新知识点表达了诉求。而产生这一倾向的原因主要包括:家长对疫情持续时间长度无从判断,担心影响孩子学习进度;许多家长看到孩子长期居家只复习旧知识,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进度,担心孩子浪费时间;部分学校变相讲新课,这一“参照系”引发了家长的心理失衡。

然而问题在于,家长的各项诉求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甚至在某些时候,家长诉求和学校诉求之间会产生冲突,这成为家校合作受阻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冲突在疫情期间则表现得更为明显。以在线学习平台的选择为例,北师大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的调查发现,有超过九成的学校在疫情期间选择了各种免费平台作为在线教育平台。2020217日全国各地同时在网络上开课时导致全网崩溃,引发了全民吐槽。家长固然希望学校能够提供稳定的线上平台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显然不是每所学校都能有扎实的技术储备和灵活的管理能力,去应对突如其来的教学危机,满足家长的诉求。

除此之外,由于家校的立场不同,学校在面对家长的某些诉求时往往会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疫情期间,出于对学生进行健康管理和学习管理的需要,不少学校和教师要求家长完成每日打卡任务,并拍照上传各项文件、作业。每个孩子、每位家长都需要完成烦琐细碎的内容,最终导致学校管理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不仅给家长和学生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更给教师带来许多工作上的不便。倘若某些家长出于一己之利拒绝配合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对学校和教师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最后,家校之间产生诉求的冲突也不能排除学校和教育部门消极、不作为的可能性。虽然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对具体开学时间进行仔细的考量,确保学生返校后的身体健康,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但当全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时,有些低风险地区的学校依然不选择尽快确定具体的开学时间,也没有提前明确并公布如何补偿疫情损失的教学时间的安排,导致家长的不满,引发社会舆情。


三、主动对话:搭建高效家校合作环境的建议


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是通过参与主体理念融合、优势组合、资源融合,形成新的目标共同体、协作共同体、资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面对后疫情时代家校合作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用主动对话的方式弥合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冲突是搭建家校高效合作环境的必然出路。

首先,要求家校双方加强角色意识,充分适应后疫情时代家校合作关系中的崭新角色。目前,疫情依然存在再次暴发的危险,家庭随时可能再次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需要加强沟通意识,及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更新、交换教学信息;但在对话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都需要保持理性的态度,“换位思考”,合理表达自身诉求,避免给双方的工作带来负担。

其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积极搭建家校沟通与家校合作的渠道,保障家长和学生表达自身诉求的权益,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努力建设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管理共享的独立教学管理平台,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变能力,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同时,为了应对家长在后疫情时代角色转换带来的不适应的情况,学校可以组织相关讲座,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家长快速适应家校合作的新需求。

除此之外,实现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主动对话也离不开社会层面的努力。目前,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加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已经出台相关文件和政策,在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等方面明确了顶层设计方向。但这些制度的落实要求社会各界在以学生为教育核心的前提下,提供对家校高效合作、实现有效沟通的制度支持、设备支持和舆论监督。如此,方能搭建多位一体的家校沟通平台,实现后疫情时代家校的有效合作。

(《山东教育》2021年3月第11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