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杏坛论丛 > 正文

县域推进教育扶贫的路径探索

发布日期 : 2021-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实验中学   孙明堂

教育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扶贫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明确了教育扶贫的重要使命是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各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如《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2013年)、《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2016年)等,为推进教育扶贫指明了方向。县域教育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要保证,本文拟就如何做好县域教育扶贫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明确政府责任,抓好政策落实


我国的教育扶贫工作是在中央和各地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果的,政府主导是教育脱贫攻坚的根本保障。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也有利于发挥政治和制度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开发由“分级负责、以省为主”的省长责任制,演变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提出“省负总责、县抓落实、扶持到校、资助到生”的教育扶贫工作要求。《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县级政府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落实各项具体政策和工作任务,切实提高支持政策和项目的执行效率。”这都对县级政府的责任作了清晰的规定,其对政策的执行情况直接关系着教育扶贫任务能否按时完成。因此,县级政府要从全局出发,既要充分发挥在教师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财政保障,又要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对教育扶贫中的各项政策抓好落实,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推行集团化办学,做到资源共享


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首要要求。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城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农村,这既不符合义务教育公平的要求,也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虽然现在各地纷纷出台城乡交流等政策,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近年来,集团化办学成为推进教育扶贫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要求“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并肯定“集团化办学”这一概念。在县域范围内,城镇学校办学水平高于农村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能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目前,集团化办学有委托管理、名校集团化、一校多区等形式,无论哪种方式,其核心作用都是为弥补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扩大资源的覆盖面。

在我国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的今天,推行集团化办学有助于开齐开足薄弱学科课程,而这是教育质量衡量提升的关键。多项调查表明,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外语和音体美课程开不齐的状况依然严峻。近几年,农村学校的硬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师资配备不足成为制约其课程开设的主要因素,而集团化办学可以在城乡范围内对师资进行统筹调配,从而帮助农村学校开齐开全课程,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作为打破区域和行政壁垒的一种有效方式,外在的行政力量干预是集团化办学顺利推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城镇学校,也要有明确的任务清单和考核标准,便于操作和执行。此外,内在的共同需求是集团化办学的精神支持和持久动力,两者缺一不可。


三、构建教研联合体,实现城乡帮扶


受生源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学校规模较小,有的年级只有一两个班,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不多,这给教研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另外,骨干教师少等因素也制约了农村教研水平的提升。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其数量与质量是整个教育活动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同时,教师也一直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城乡教师队伍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除建立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加强农村师资培训外,在县域范围内,联片教研也是加强城乡教师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多次发文对开展“联片教研”提出要求。教研联合体可以按照城乡结合和位置就近原则,利用区域整体优势,立足顶层设计,教学方面可以开展同课异构、命题比赛等活动,管理方面则可以通过班主任论坛、教师经验交流等方式,从而发挥城镇学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以强带弱,建立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合作机制,不断提升农村学校教研水平,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做好家长培训,促进家校共育


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家长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选择。经过研究相关调查数据,发现因家庭经济贫困引发辍学并不是辍学的主要原因,导致辍学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脱贫意识的薄弱,表现为家长“读书无用论”思想。有资料显示,在辍学初中生当中,7.3%的学生因家庭贫困辍学,63%的学生因厌学辍学,更有高达25%的学生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辍学。可以说,家长教育观念的短视和淡薄是造成贫困家庭学生失学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农村家庭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强,教育知识储备缺乏,对孩子没有正确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解放思想是教育脱贫的强大动力,因此有必要对家长开展培训。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灵活,鉴于农村家长外出务工较多的现状,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网络培训、家长学校等形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增长教育知识;二是有力,做好家长培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除了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外,社区和社会公益机构也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承担相应的责任,形成多方合力;三是有效,家长培训内容既要包括教育观念的改变,帮助家长消除教育短视,也要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切实提升家长素质。


五、统筹教育资源,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


农村小规模学校不仅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就近入学的机会,同时也是社区信息的集散地,为乡土文化传承和社区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由于大规模撤并农村中小学带来了偏远农村学生上学难、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等问题,近年来,国家已要求“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予以恢复。对保留和恢复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城乡交流力度,推进城镇学校教师定期轮流到乡村学校任教,实现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有城镇对口帮扶;二是发挥县级教研组织的作用,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对农村学校进行帮扶,提升其教研水平;三是创新教师培训方式,除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培训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四是突出特色办学,挖掘潜在的优质资源,或利用校外资源,创建特色校园,如书香校园、足球校园等,以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六、实行精准施策,落实控辍保学工作


控辍保学是保证义务教育顺利组织实施的一种手段。控辍保学中的“控”就是控制,“辍”就是辍学,“保”就是保证、保障,“学”就是入学、就学,从字面意思讲就是“控制辍学,保证学龄儿童都能上学”。在县域内做好这项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县级政府履行主体责任,发动共青团、社区、村委会等广泛参与,发挥各自优势,成为学校控辍保学的有力支持;二是因人施策,学生失学的原因是多元的,对此,要探索不同的策略,如在农村可以把普职教育进行融合,安排学生容易接受的课程,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掌握技能,保证学生完成义务教育;三是由面到点、定向帮扶,对劝返复学、学困生等容易辍学的学生,安排教师进行重点关注,对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以此加大个体扶贫力度。

(《山东教育》2021年12月第3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