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中:百年名校的新崛起
发布日期 : 2021-01-1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 王先军
山水相依,天高海阔,万类翔集,这里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这里是人杰地灵、英才荟萃的青岛一中。国家级绿色学校、首批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首批国防特色教育示范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中小学NOC信息化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首批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青岛市首批五星级阳光校园……风雨兼程,一路辉煌。作为青岛一中的校长,我正和青岛一中2000余名师生一起,向着精品教育、满意教育的目标不断前行。
使命传承:百年名校勇立潮头再谱新华章
多年来,青岛一中秉承“为生存与发展奠基”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内涵发展、适切教育、多元育人”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修德、励志、求真、创新”为核心的一中精神。这是青岛一中昌盛的文化底蕴,也是青岛一中长期积淀的宝贵财富;既是学校以往坚实发展之本,又是今后不断创新之源。
作为岛城最早的公办学校之一,近百年间,无论风云如何变幻,青岛一中始终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凭借深厚的历史积淀、过硬的教学质量,吸引了社会关注的目光。近几年,青岛一中聚焦教育变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高考成绩连年攀高,近八成学生被“双一流”名校录取,50余所知名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在此落户。学校连续多年获评青岛市教育局绩效考核普教组优秀等级,彰显了雄厚的办学实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的发展依靠于校长优秀的引领,而优秀的引领来自于校长勤奋的学习、创新的理念和全身心的付出。成为一名为国育英的好校长是我的追求,建设一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好学校是我的教育梦想。因此,我常这样自省和自勉:一名优秀的校长,既要仰望星空,坚守教育的信仰,永远追随真理和梦想的方向,做学校发展的舵手;又要脚踏实地,秉持勤勉和务实精神,时刻服务于师生的需求,做师生成长的帮手。
从教23年,我不断锤炼教学基本功,提升教科研能力,做一名教风严谨、视野开阔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7年,我关心学生,帮助后进,与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为好朋友;我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尤其是在青年教师成长方面,我不遗余力、精心指导,为引导他们的成长甘做人梯;担任校长后,我经常邀请学生共进午餐、一起聊天、一起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指导他们的航向……我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校长,必然是集学者型、智慧型、全能型于一身。
2017年接过校长重任时,我是青岛市局属学校最年轻的校长。有干劲、有冲劲、善于学习、敢于创新。我深深地懂得,学生、教师、学校是互相支撑、密不可分的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发展靠教师,教师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学生,而驱动这三者前进的引擎就是教师。只有把全校教职工的冷暖挂在心上,教职工才会把学校的发展揣在心中,青岛一中的教育工作也才会变得更加有高度、有宽度、有深度、有温度。上任之初,在我的倡导下,学校为全校教职员工开设了健康课,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教职工的欢迎。同时,为了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我又在一中为教职工子女建起了托管机构———“无忧中心”,结果广受好评,并被评为“全国爱心托管班”……一项项新举措温暖着一中教职工的心,如今,充满人文关怀的“家文化”早已成为一中独特的品牌。
回顾近百年的青岛一中辉煌的发展史,我需要更好地传承;面对现代教育风起云涌的新变革,我需要更好地创新。结合学校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和趋势,我带领青岛一中作出积极应对和调整,渐渐探索形成了学校发展和管理的方向和目标,简单概括为“一二三四”———学校秉持一个精神内核(为生存与发展奠基),落实为两项行动纲领(建设和谐美丽的校园,打造精品满意教育),彰显三个鲜明特色(以人为本,内涵发展,多元育人),坚持“用特色促发展,用特色增活力”的办学思路,追求实现“四赢”目标(努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登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科研领航:名师“金字塔”托起一中新高度
创办可持续攀登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核心在校长,关键在教师。着眼于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青岛一中高度重视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双金字塔策略”培养,打造了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敬业爱岗的名师队伍。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正高级教师、省市特级教师、省市教学能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等各级各类名师百余人。同时,青岛一中还通过名师课堂、名师论坛、专题讲座、开发精品课程资源和创建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壮大名师队伍。
青岛一中十分注重师德、师风的建设,教师们要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新时代最美劳动者”、青岛市工人先锋、青岛市十大优秀母亲、青岛市最美教师、青岛市魅力教师、青岛市最美家庭……一个个荣誉都印证了一中的教师不仅教学水平高超,更有敬业爱岗的师德和春风化雨的爱心。正是有这样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加上开放的办学理念、科学规范的管理,才使青岛一中的教育教学成绩稳步发展,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科研兴教,是青岛一中长久以来一以贯之的理念和做法。随着山东新高考改革的正式启动,如何让学生认知自我,让家长了解子女特质?如何最科学地将孩子的兴趣和未来职业发展匹配在一起?如何辅助学校科学制定决策,有效指导选课走班?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选课走班、生涯规划绝不是学生选选课、想想未来职业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涉及每一名学生终身发展的庞大系统。这个系统的严谨性、科学性和精确性与否,必将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人生甚至每一个家庭的未来。我不断学习、借鉴、思索,一个个答案在心中萌芽并逐渐清晰。
为让教育资源最大化地服务学生,在我的提议和大力支持下,青岛一中教育创新科研团队与来自各国家、地区的机构、博士团队联合攻关。他们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潜能特质,经过4年的反复测试与调整,通过近万名学生参与数据实验,结合国家教育部12个学科、92个专业类、567个专业的数据信息,依靠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创制了国内首个高中学生“选课走班”与“生涯发展”智能多元测评系统。去年,这套系统在青岛一中通过了专家验证,正式“上岗”。依靠智能多元测评系统,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基于专业认知下的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体系,初步破解了选课走班的难题,真正实现了中国教育数据的本土化、实际操作的便捷化。
多元育人:开启一中学子全面发展新征程
发展中的一中前进永无止境。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从事教育的初心,振兴一中的责任,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使命,促使我不断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生的成长就像小草,有的需要肥沃的土壤,有的则需要盐碱的地方……每个学生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方能茁壮成长。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是教育者责无旁贷的使命。青岛一中秉承“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思想,近几年逐步形成了“适切教育、多元育人”的办学特色。
在青岛一中,别具一格的班级分类,让人耳目一新。自招英才班、海尔创新班、交运创新班、航天科技班、普通班、艺术班……这些班级的划分,与我国源远流长的“因材施教”理念一脉相承。学校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基础上,经整合、拓展和创新,形成了“三·四·一二”适切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其中“三”是三个层次,包含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课程、面向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性课程和面向拔尖学生的创造性课程;“四”是四大领域,即围绕办育人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将学校课程分解为科学品质、人文素养、志愿精神、领导能力四大课程领域;“一二”是12个课程门类,即把四大领域课程整合形成探究精神、逻辑思维、科技创新、人文情怀、国学素养、审美意识、合作意识、服务精神、劳动技能、创新能力、责任担当、国际视野12个主要课程门类。我们借助“三·四·一二”适切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让每一门课程发挥其独特价值,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的人。
为满足学生多元的成长需求,学校创设各种机会为学子们拓展课外知识,提升综合素养:组织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让学子们走进清华、北大,开展研究和实验;走进高校实验室、工程中心、图书馆,了解学科前沿知识;聘请专家导师分类辅导学生参与国家级学科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崭露头角,拿下优质大学综合招生、自主招生的入场券。
教育的最终追求,就是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有针对性的培养。本着“让所有的教师都成为导师,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导师”的原则,学校深入推进“全员导师制”,包括艺术班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导师们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思想上引导、课业或艺术专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和生活上指导,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向导”,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独属于自己的“特殊关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达到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
筑梦未来:奠定名校创新发展新格局
百年名校,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一中人始终在寻求问题的答案。青岛一中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的培养,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术平台,增加学生接触前沿科技和理念的机会,培养学生好知、乐知、求知的大格局、宽视野。在杰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上,青岛一中找到了特色教育的新空间———打造省内首个航天科技班。
从古至今,浩瀚宇宙一直激发着人类探索的热情。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巨大发展,为学子成才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与机遇。为此,青岛一中召集全市30所优质中小学,发起成立了“青岛市中小学航天教育校际合作共同体”。同时,在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尖端航天院所高校的支持下,共同开启“未来航天人才培养计划”。学校投资180余万元建设航天科技实验室,由知名专家开设航天科技课程,培养航天科技人才;积极着手打造具有航天科技特色的青岛一中教育集团,集团成员拟涵盖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并拟组建联合型等多种合作形式的集团化学校。
“满足师生充分发展需求”,既是一切教育教学行动的起点,也是终点。这些年来,青岛一中一直在努力为师生创设人文化的校园环境、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多元化、特色化的成长环境,同时也在着力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干部队伍。
面对未来,一中人踌躇满志,我的心中也有了崭新的蓝图:学校将下大力气为师生提供高水平的,适应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国际发展需求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建立力图使每一位师生具有世界眼光、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为师生提供满足其个性发展需求和专业发展需求的先进办学设施,建立以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基础的,将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将教学、科研、管理充分融合的智慧校园。我们将努力把学校建成“文化求真务实、管理科学民主、质量高位发展、特色突出显著、师生发展卓越”的名校。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青岛一中卓越的发展轨迹,处处闪现着一中人激情创业的身影;近百年的光辉历史,处处彰显着一中人革故鼎新的魄力。历史赋予了青岛一中扎实的底蕴,现实赐予了青岛一中发展的机遇,未来给予了青岛一中提升的空间。我期待自己通过努力,成为一名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与时代共奋进,与师生共成长的专家型校长。我相信,在“百年名校”的目标引领下,在领导班子的科学谋划和全体师生的团结奋进中,青岛一中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山东教育》2020年12月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