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光阴半百年

发布日期 : 2018-04-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   韦国伟

 

小时候写作文,印象最深的假素材就是帮助年过半百的老人做好事,然后得到老人的表扬夸奖。比如说,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拉着车吃力地爬坡,赶紧把书包一扔,在后面用尽全身力气推车,车子爬上坡以后,老人伸出大拇指夸赞说:“你真是毛主席的好孩子。”

那时在孩子的眼里“年过半百”好像就是彻彻底底的老人了,孰料光阴荏苒,转眼间自己也已经年过半百了。回想过去种种,真有一种“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的感觉。

那时的学校都在村子里,离家很近。早上起来先去学校读书,待不了多久就回家吃早饭,饭后再去上课,下午从来不学习,或割草或拾粪或跟着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开设的课程也少,只有语文和算术两门课,算术现在已经叫数学了,其他什么课也没有。比起现在学习着丰富课程的孩子们,我们这一代人也没见得傻到哪里去。反而觉得应该感谢那时单调的课程,让我们的童年多了一些生活体验,多了一些别样的色彩。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鲁西南地区非常的贫穷。由于我兄弟姊妹多,又都在上学,工分挣得少,粮食也分得少,每年还要交给生产队不少的钱。我们一家十口人分得的小麦每年也就是100斤左右,我记得有一年只有80斤,这是我们家一整年的细粮。尽管爷爷和父亲都吃公家粮,但是工资也只有40元左右,我父亲有好多年都是每月35元的工资。爷爷和父亲攒下的钱很大部分都买了粮食。

记忆里最深刻的事情,说给现在的孩子们估计他们怎么也不能相信的就是:每年五月端午的时候吃一次鸡蛋,我们兄弟姐妹每人一个,我把鸡蛋放在兜里舍不得吃,最后都碎在了兜里,也要一点一点地吃到肚子里,而我从来没有见我母亲吃过鸡蛋。

平日里根本没见过猪肉,更别说牛肉、羊肉了。日子是贫穷而又略显苍白的。不过,凭着孩子的聪明,我们也能时不时地吃点肉。那时农村的孩子都会逮麻雀,逮住以后放在锅底下面整个的烧熟吃,非常香。

有时还能抢到肉。那时村子里只要有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拴着红绸布的人进村,男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那是阉猪人的标志,阉猪的时候,他把割下来小肉球(猪蛋)随手一扔,孩子们就纷纷去抢,我抢到的时候最多,基本上十之八九。兴高采烈地拿回家,让母亲在锅底下给我烤着吃,当时只感觉到香,一点腥味也感觉不到。我到现在还能保持着曲阜师范大学的十项全能记录,也许与小时候抢肉吃有关吧。

除此之外,只有每年快过年的时候父亲在城里买回猪下货,母亲才用大锅煮,煮好给我们兄弟姐妹吃。我清晰地记得有一年母亲在我的央求下多给了我一些,结果吃完后在外面着凉了,晚上把吃的肉全都吐了出来,我为自己白白浪费的肉心疼不已……

后来我姐姐高中毕业后在供销社干临时工,每月有30元的工资,全部交给母亲,家里的生活才慢慢有所好转。记忆里,我上高中之前,基本上没有吃过白面馒头,后来上了高中,住校,才几乎天天能吃上纯小麦面粉的馒头,感觉很幸福。

由于农村的生活太清贫,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能当一名工人。上初二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接他父亲的班到饭店当了工人,吃上了公家粮,我们都很羡慕。后来在姐姐和大哥的影响下,我才决心考大学。最后我以微弱的优势考入了我们县里最好的高中,当年我以班里倒数第一名、全校也几乎倒数的成绩报到时,班主任一句“怎么考得那么差,班里倒数第一”刺激了我三年,我也因此付出了比他人更多的努力。高考那年,我们县文理科、应往届一共考取本科57人,我以12分之差未能被重庆大学录取,被调剂到曲阜师范大学。

我从未想过要当一名老师,因此不想去上师范,我想复读,或者去当兵,结果被老父亲狠狠地剋了一顿,以至于上了大学很长一段时间情绪才调整过来。高中三年,我看遍了作家冯德英的《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发誓一定要找个胶东的女子做妻子。上大学以后我就开始寻觅,结果还真的如愿以偿,妻子不仅是胶东人,而且离冯德英的老家仅有几里之隔。这也是大学四年的重大收获吧。

如今,参加工作快30年了,一直没有离开教育事业,自觉也没有什么成就,开始在高中当老师、当副校长,再后来到了初中当校长,一直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总感觉自己水平不怎么样,与名校长的差距太大。

回首前半生,五味杂陈。年过半百,有被年轻抛弃的淡淡的酸楚,有岁月一去不复返的无奈,有文不文、理不理、武不武的尴尬。

曾经梦想当作家,很是用心地读书,写作,结果投了几次稿都石沉大海,于是作罢;曾经看不起唱歌的,发誓学习乐器,笛子、口琴,都学了个半瓶子醋,结果不了了之;曾经酷爱体育,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都喜欢,感觉自己有天大的本事,结果无一能达到专业水平。那时感觉自己什么都想干,什么都想干得最好,最后却什么也没做好。

回想起当年的轻狂,感觉到很可笑,只觉得“平生独往愿,惆怅半百年”,真想再重新活过!

好在令人欣慰的是给父亲、母亲送了终,完成了人生的一大重要任务和责任;欣慰的是家庭幸福,孩子争气,不负我为夫为父的责任。后悔的是父亲、母亲活着的时候没有多陪陪他们,后悔的是年轻时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是很妥当,有些操之过急。

“人生百年得半知”,正是过去的种种过往,铸就了今天的反思、积累和沉淀。

有人说,童年是梦,少年是歌,青年是诗,中年是小说,那么年过半百或许就只是沧桑了。看着越来越多的白发,看着下巴上慢慢冒出的白胡子,直叫人感慨“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是的,年轻终究是要败给时间的:中年消融掉黑密的头发,年过半百销蚀掉蓬勃的激情和梦想。太多的过往,太多的留恋,太多的敷衍,太多的期盼于一身,半百之人谁又能避开?

年过半百,悟透了很多,很多人和很多事情都已经想开了、看开了,也放开了,特别难熬的生活也熬过来了。经过几十年的磕磕绊绊,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小,来往的朋友也越来越少,当年的很多所谓知己相互间已很陌生,还能促膝交谈、倾心相对的只有五六人而已。

隐忍着、压抑着、努力着、坚持着的日子,藏住心酸、故作坚强的岁月应该和半百之年说再见了!

虽然有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痛苦,虽然有青丝暮雪、青春不再的无奈,但毕竟人生已无法重来。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无论是愧疚还是痛苦抑或是无奈,我们都已无力改变现实,一味地让过去占据我们的内心,只会让我们忽略身边原本存在的美好,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年过半百,不再奢望“年少万兜鍪”:就让作家、歌唱家、运动健将等等都随风而去吧;不再“聊发少年狂”:风雪夜肩挑牛肉、手提烧酒下梁山的豪气就留在梦里吧;不再“三更灯火五更鸡”:身体不仅仅是自己的,也是朋友的,更是家人的!

世界很大,个人太小,人的一生真的干不了多少事情,有些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重要。

年过半百,趁着微风细柳,杏花微雨的春天,一杯新茶,三五知己,挥洒心绪侃大山;偶遇寒风料峭,梅花带雪的冬日,一桌好菜,全家老小,释放自我话亲情。

年过半百,与宽容、知足、感恩、善良为伍,不计较别人,不难为自己,做好人,行好事,多积德行善。

年过半百,不苛求,不奢望,不抱怨,不任性,拒绝傲气,只留傲骨。

年过半百,淋淋雨,踏踏雪;多读书,多运动;偶尔旅行,常吃美食,静静守望岁月与生活的点滴幸福!

看淡岁月,活在当下,珍惜现在,须知半百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或是另一个起点,相信生活依然会有诗和远方!

 

(《山东教育》20183月第9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