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文化对教育的启示

发布日期 : 2017-10-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临沂市第六中学   张洪梅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其人格、其学识、其官德,其智慧谋略,其治政、治军、理民、外交政策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对我们做好教育工作有很多启示。

一、不畏浮尘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站得高,看得远;全面分析,统筹兼顾,是诸葛亮文化现象的核心,也是他最为辉煌的一页。诸葛亮认为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他时时处处都强调要全面、系统地观察问题。正是基于这种谋略观,他才能“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以“至弱对至强”。长久以来,《隆中对》被誉为战略决策的典范,是“千古奇策”。《隆中对》之所以能够“一对足千秋”,正是他在对天下大势全面而深刻洞察的基础上,系统优化的结果。他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接着又对荆州、益州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人心向背等做了进一步分析。这些分析,入木三分,对各大军事集团的天时、地利、人和、政治、军事、经济的虚实优劣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和高度的概括。正是在全面分析、统筹兼顾的基础上,他才提出了首先“跨有荆益”鼎足天下,然后再伺机北伐、统一全国的两步走战略目标。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培养学生具有这种全局观、长远观的系统论思想,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法理至上,登高望远,立足现实,把握大局,具有高瞻远瞩的概念,用联系的、全面的、运动的观点看待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建设未来。

二、干事创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夺取刘璋的益州后,东出与东吴争江南三郡,与孙权发生矛盾,后又令关羽北伐,结果关羽守土,贪而弃义,刚愎自用,小看东吴,又逞匹夫之勇,终于败走麦城。刘备为一时之意气而与孙权交恶,导致失去荆州,失去与东吴的联盟关系。与东吴交恶,就陷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失去荆州,就失去了一个粮仓,失去东线力克中原之途。结果,兵疲民乏,元气大伤,蜀汉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诸葛亮在其《后出师表》中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然而刘备白帝城临终托孤,使诸葛亮泣拜于地。此后,诸葛亮在条件相当艰难的情况下,为了消灭北魏的有生力量,实现匡复汉室的宏伟大业,先后六次率兵北伐。军中事务,无论巨细,他都一丝不苟,亲自过问,每天起早摸黑,日理万机,终于因“食少事烦”,积劳成疾而心衰力竭,病倒在五丈原前线大营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小培养学生勇于承担、敢于碰硬、干事创业、积极作为的精神。为了信仰和目标,努力奋斗,孤注一掷,用毕生的精力投身于所忠诚的事业,不惜为此付出自己的年华和智慧。这样的年轻人将来才能成长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驱避之

蜀汉是三国中最弱小的政权,除蜀中平原外,大部分疆土没有开发,十分贫瘠落后,因此曹魏和孙吴都想吞并它。蜀汉若想从三流国家中跃起,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必须扩大其“国际”影响力,于是加强与孙吴的联盟便是其确保二弱抗一强的“国际”局势,赢得一席之地的基本国策。夷陵之战后,对于统一大业,诸葛亮深知“补缀天地,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然而若不北伐,人们的正统思想将逐渐淡化为零,凝聚力、向心力也将变得更弱。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诸葛亮才“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这不是所谓的妄动干戈,也不是“穷兵黩武”,更不是自取灭亡,而是他在《隆中对》战略思想遭到致命性打击后的一种无奈而正确的选择。这也正是诸葛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驱避之”思想的体现。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应当教育学生拥有为国家、为民族、为大义勇于献身的气魄,不为一时之祸福,不为点滴的好恶,坚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急难险重面前,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凭借不懈的信念在历史的沙滩上踏出坚实的足迹。

四、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清正廉洁,崇俭戒奢,是中国官员的传统美德,更是诸葛亮的为政之道。诸葛亮在出山从政之前,躬耕于南阳,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这种自食其力的生活经历对他从政之后的为官之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治远”而图“静”,为了“明志”而“淡泊”,把“静”“俭”作为修身养德的重要内容。诸葛亮在蜀位极人臣,然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一生就是这样为官,无私而来,清白而去,北伐途中,死在任上,一国丞相,哪里死哪里埋,坟墓仅仅放下一口棺材……这种葬事节俭的做法,在盛行厚葬久丧的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诸葛亮官至相位,一身正气。上正,下孰敢不正?上清正廉洁,下孰敢贪赃枉法?我们的教育客体生活在崭新的时代,他们面临的诱惑和机遇超越过去的一切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没有样板可以参考的新领域,所以必须教育学生们拥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态。不追求名利才能使我们志趣高洁,掌握平稳静谧的状态。不为杂念所左右,坚持静思自省,才能实现更加远大的目标。若干年后,这样的群体才能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山东教育》20179月第27期)


栏目导航 >